BCC——近视增长的风向标

娄继英医生 发布于2024-08-19 07:54 阅读量1147

本文转载自terry视光笔记

    好的视力不仅仅是视物清晰,还需要舒适、持久。常规验光检查作为最便捷、最基础的检查,可以快速筛查屈光不正,帮助其验配一副合适的眼镜,但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双眼视功能异常则容易导致其视疲劳和近视度数快速加深。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帮助查明近视的增长原因,预测近视的增长趋势,并通过制定合理的屈光矫正和视觉训练方案,来达到近视防控的目的。

      BCC,调节反应,正常值为+0.25D~+0.75D。BCC代表调节功能的精准度,也反映了调节功能的自如程度。正如舞蹈前需要热身一样,热身可以帮助身体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如果热身不足,状态紧张,则会肌肉僵硬,容易疲劳,同调节超前;如果状态过于松弛,则容易导致舞蹈动作不到位,同调节滞后。

  BCC检查方法如下图:


图片发自160App



      BCC检查时,被检者会报告三种情况,竖线清晰、横线清晰或一样清晰,通过加减球镜度数(横+正,竖+负)达到一样清晰为止,此时所加球镜度数即为BCC结果。BCC<+0.25D为调节超前,BCC>+0.75D为调节滞后。

    


图片发自160App

    调节反应的检查需要在暗环境下进行检查,以免刺激调节,且十字交叉视标清晰度应以第一反应为主,需在1分钟内完成检查。部分被检者在检查时可能会连续报告竖线清晰,怀疑有垂直偏好,此时则无法获取准确结果。

      调节超前与滞后均属于调节功能异常,调节超前者睫状肌过于紧张,易发生疲劳或调节性近视;调节滞后者调节力不到位,无法将聚焦在视网膜后的物像拉回到视网膜上,形成远视性离焦,诱导眼轴拉长,近视增长。故,BCC也可理解为近视增长的风向标,调节超前说明需要散瞳或雾视验光,调节滞后说明近视有增长趋势。

    


图片发自160App



    BCC出现异常,则需联合NRA、PRA、AMP、调节灵敏度等检查数据,判定是否存在调节过度或调节不足等问题,并根据问题类型进行视觉训练。另外,由于调节与集合存在联动关系,眼位异常也可诱发调节的补偿反应,导致BCC出现异常,故也需进行远近眼位及融像功能的检查。在双眼视功能异常分析中,BCC是界定调节与集合是否协调同步的关键指标,也是区分视功能原发、继发问题的的重要参数。

注: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均需在屈光全矫的前提下进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