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普遍存在的案例中, 有这么一个显得极为特殊。
案例分享
一个8岁读二年级的男孩,上课看黑板有点模糊,验光后近视度数只有100度,本以为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普通近视罢了,可是在做了进一步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角膜曲率只有38.00D,同时眼轴已经达到26.3mm孩子就此被确诊为高度近视。
影响近视度数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眼轴长度。衡量近视对眼睛的危害重点不在度数高低,而是要看眼轴长度是否增加。
一般来说,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就会加深250-300度。正常成年人眼轴长度在24mm左右,这个孩子的眼轴长度26.3mm,比成年人都长了2-3mm,实际近视度数已经达到600度左右的轴性高度近视。
那为什么高度近视只测出来100度呢?
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知识点:角膜曲率。
角膜就像一块天然的凸透镜,根据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的凸透镜成像原理,镜面的厚薄曲度会影响成像距离的远近。
放在角膜上也是同理,外界光线经过角膜折射聚焦于眼内,角膜曲率越大聚焦点就越近,角膜曲率越小聚焦点就越远。
真相时刻
现在综合一下上面两个知识点,如果这个孩子仅仅只是轴性近视,原本应该落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点也就会随着眼轴增长而前移,近视度数与实际测得的数值偏差不大。
问题就在于他同时还有角膜曲率过小的情况,正常角膜曲率平均值为43.00D,而这个孩子只有38.00D,角膜过于平坦,因眼轴增长而前移的成像点又被拉向了视网膜掩盖了轴性高度近视的问题。
这是为何?
孩子虽然实际上已有600多度近视,但粗测只有100度的原因,这也是一种人们常提到的症状——“隐匿性高度近视”。
隐匿性高度近视有什么危害?
简而言之,隐匿性高度近视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它的 --- 欺骗性。如果将眼球比作为一个气球的话,眼轴增长的过程就相当于给气球充气,气球越大球壁就越薄,爆炸的风险也就越高。
眼轴增长同样会扩张眼底,使眼球壁组织变薄,眼底就会出现各种高度近视的并发症:黄斑裂孔、变性、出血、视网膜脱落等,甚至有可能失明的风险。隐匿性高度近视欺骗性的低近视度数会让人忽视掉隐藏风险,以至错过最佳的治疗期。
所以建议所有3岁以上的小朋友,在第一次检查视力时,最好建立一个视觉发育档案。对眼睛做一个全面检查,以便尽早排查孩子的眼部疾病,有针对性规范诊断,还可以对照出孩子视觉发展状况,预判近视发展高峰期,提早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