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低浓度阿托品,但切莫乱滴

娄继英医生 发布于2024-05-31 17:45 阅读量716

本文转载自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 乔玲

      近期,低浓度阿托品备受瞩目,这主要得益于媒体赋予它的“近视神药”之称。不过,在我们眼视光医生的视角里,兴齐阿托品的国内上市所引发的关注潮,既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也伴随着一些隐忧。

      我认为,积极的一面在于,大众对阿托品功效的广泛认可,这大大减少了我们医生在推荐用药时的沟通难度。因为,这种普遍的接受度不仅提升了诊疗服务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也能让低浓度阿托品这一有效的儿童近视防控药物能够更广泛地惠及到真正有需求的儿童。

      但是,在另一方面来看,这种高度的关注也加剧了阿托品的滥用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所以,作为一个眼科医生,今天,从我的出发点,来和各位家长讲讲使用阿托品的注意点。

一、阿托品是处方药

首先,0.01%硫酸阿托品,这是一种处方药。

那什么是处方药呢?

处方药,指的是那些必须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进行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这类药品之所以被列为处方药,通常是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

其实不难理解,就像高血压药、糖尿病药一样,都需要医生开具处方,并严格按照医嘱来使用是一样的。

医生们,一般也不会建议患者私下自行购买和使用这类药品,因为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正如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

尽管0.01%硫酸阿托品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但考虑到个体间的差异性,部分小朋友在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畏光或调节力下降的情况。

所以,在使用这种低浓度阿托品之前,给孩子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以及充分的医患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确认小朋友是否满足用药条件,比如调节力怎么样,是否有什么禁忌症。下面,我们针对这点还会细说。

另外,通过与孩子及其家长的沟通,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家长们建立对药品作用的正确认知。

因为,尽管低浓度阿托品在临床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出对控制近视度数有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控制近视并不等同于治愈近视,延缓近视的发展也不意味着度数完全不会增加。

不仅如此,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也导致部分孩子可能对阿托品不敏感、不应答,换句话说,也就是会有20-30%的孩子单用阿托品会出现无效的情况。

那么,家长有正确的用药观后,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下一步干预方案

二、哪些人不能用?

那么,我们前面说到阿托品的禁忌症,那具体有哪些呢?

1. 对成分过敏者禁用。

2. 患有青光眼或青光眼倾向的患者禁用。

3. 先天性心脏病等(记得提前告知医生)

这里我来给大家一一做下解释。

首先,我们谈谈成分过敏这一点。这其实是个相对容易理解。

如果孩子在使用阿托品后,眼睛出现红肿、奇痒等症状,那么我们判断可能是对阿托品有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一般会立刻建议停药。

关于第二点禁忌,为什么患有青光眼或具有青光眼倾向的小朋友,不可以用阿托品呢?

这要从阿托品对眼睛的特殊影响说起。

硫酸阿托品,作为一种强效的扩瞳药和睫状肌麻痹药,在眼科领域被广泛应用。对于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它常被用于扩瞳等诊断或治疗过程,常用的浓度为1%。

但是,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硫酸阿托品的常见使用浓度为0.01%。尽管这个浓度已经稀释了100倍,但其中的有效成分依然是硫酸阿托品。

所以,即使是低浓度的,还是有部分小朋友使用完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扩瞳效果。

当瞳孔扩大后,虹膜组织会往周边堆积,可能会影响到房角,从而影响房水的引流,导致眼压升高。

如果本身房角功能没问题,则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但如果本身房角功能有问题(青光眼或青光眼倾向),一旦扩瞳后,就可能会加重青光眼。

所以患有青光眼或青光眼倾向的患者,是禁用低浓度阿托品去控制近视发展的。

青光眼可能好判断,一般是在临床上已经确诊的病症。

但,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有青光眼倾向呢?

其实最简单筛查青光眼或者青光眼倾向的一个数据是眼压。

没错,就是很多小朋友害怕的喷气的检查。

这里科普下,正常眼压范围是10~21mmhg,如果眼压偏高,最好是不要用低浓度阿托品。

当然,眼压偶尔的轻微升高,家长也不用太过紧张。因为眼压是会有波动的,偶尔的轻微升高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如果孩子的眼压确实持续偏高,那么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第三点,阿托品它是个扩血管的药,所以如果患者本身有心脏或者血管方面的疾病,也不建议使用阿托品去控制近视度数增加。

当然,这一点在做眼科检查时,家长需要主动告知医生。

三、哪些情况需要慎用?

除了上述不能使用阿托品的情况,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情况下也不能立即使用阿托品。

刚才提到阿托品还是个强效的睫状肌麻痹药,即使浓度很低,还是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睫状肌。

而睫状肌是产生调节的主要肌肉,所以使用阿托品,部分小朋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调节力下降。

调节力下降会带来什么?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花眼。

老花眼的患者看远处没有问题,但看近处时会感到模糊不清,这就是调节下降的表现。

一旦调节下降,小朋友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看近困难,甚至会出现视疲劳。

想象一下,对于一个正在学习阶段的小朋友而言,如果看近看不清了,对他的影响得有多大。

此外,长期的调节力下降可能会引发成像滞后,进而容易加速近视的发展。

所以,对于那些原本就希望进行近视防控的孩子来说,如果忽视调节力下降的问题,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近视防控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反作用。

那么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本身调节功能或视功能存在问题的孩子,我们就不建议立即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来控制近视。

那应该怎么办呢?

也简单。

调节力下降,那我们就训练调节力。

在提高调节力的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反转拍。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一般可以很快的增强孩子的调节能力。

当然,这个不仅适用于本身调节力有问题的孩子,那些因使用阿托品而导致调节力下降的孩子,同样可以通过调节训练来提升调节力。

一旦调节力得到提高,我们就可以正常地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来控制近视的发展了。

第二,患有干眼症的小朋友,也要慎用低浓度阿托品去控制近视。

这个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低浓度阿托品用来控制近视,是一种长期使用药物。

如果身边有小朋友正在使用这种眼药水,你可能会听到他们提及一般每天晚上都需要滴一次。

那么,这样的使用需要持续到何时呢?

在低浓度阿托品对近视控制有效的情况下,通常不建议停药。

因此,很多小朋友会持续使用一两年甚至更久。

但是,长期使用低阿的眼药水可能会对泪膜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引发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干眼症状。

所以在用阿托品之前一定要了解本身泪液的质和量,并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的随访泪液指标。

这样不至于用了一两年药,近视控制住了,干眼控制不住了。

第三,对于那些本身瞳孔就偏大的小朋友,在选择使用阿托品之前,也一定要充分了解阿托品可能带来的影响。

如前所述,阿托品具有扩瞳作用,如果孩子的瞳孔本身就已经偏大,再使用阿托品可能会导致瞳孔进一步扩大,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畏光问题。

这种畏光现象本身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室外时需要配戴墨镜来缓解畏光带来的不适。

如果家长或孩子对这种畏光现象存在误解或过度担忧,那么我们在给孩子用药时,就需要格外谨慎了。

比如有的孩子瞳孔大,畏光严重,但是又经常需要在户外光线下活动的。

使用阿托品可能会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这种情况,医生就需要沟通并评估,是否有必要用。

第四,对低浓度阿托品抱有过高期望值的家长和孩子,也需要慎用。

虽然现有的关于低浓度阿托品的文献研究都表明,它确实能有效地控制近视(眼轴)的发展,但并不能保证度数完全不增加。

一般认为,如果一年度数增加不超过-0.50D,那么可以认为是有效的。因此,如果家长或孩子对阿托品的效果抱有过高的期望,将它视为神药,配药后感觉万事大吉,不进行复查和监控,那么我们也不建议使用。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理性看待阿托品的效果,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才能共同管理好孩子的屈光健康。

当然,这里我还需要说明一点。

近视防控往往很多时候,并非依靠单一手段就能达到目标的。

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需要结合多种光学和行为干预措施。

如果家长或孩子过度依赖阿托品,期望它能逆天改地般地解决近视问题,而后续又不能做到有效的复查和监控,那么我们是不建议使用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综合运用近视防控手段来联合干预。

所以,上面所有的要求,无论是配药前,配药后,或者是调节力训练上,其实都需要在医生的全程指导评估下进行。

因为,阿托品有着很多的禁忌症、适应症。

不仅在使用前要检查孩子的屈光度、眼轴、眼压、视功能(调节)、泪液相关、瞳孔大小、必要时还需要查眼底。

后续更需要做好后期的复查和评估,不仅查安全性,也评估有效性,医生还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浓度。

而那些自己网购低阿使用的家长,往往做不到这些专业评估,也会让孩子面临不必要的使用风险。

低浓度阿托品,作为一种处方药,使用时秉持谨慎的态度,不容许不负责任的滥用行为。

兴齐的低阿国内获批上市,无疑是中国近视防控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为儿童近视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手段选择。

但是,选择多了,眼科医生的责任也更重了。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购物已成为家常便饭。但药品,尤其是处方药,绝不可随意在网上购买并自行使用。这样的轻率行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法预测的风险。

家长是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道屏障,而医生则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家长应该与医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安全健康负责。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