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的六大误区

娄继英医生 发布于2024-05-21 17:50 阅读量404

本文由娄继英 深圳深东爱尔眼科原创

      现在很多家长越来越意识到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的意义,也会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孩子近视,但是仍然有不少家长在近视防控的道路上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容易进入以下六大误区,每个误区是非常常见的。

误区一:戴眼镜一定会导致度数加深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孩子200---300度了,才来医院就诊,原因是家长认为一旦孩子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越带度数越深,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科学道理,一旦孩子近视了,度数就会涨,只有采取近视防控措施,才会遏制近视发展速度,我的比喻就是踩刹车!

    也有的家长采取折中的办法,上课,写作业时戴,日常活动不戴,这种方法同样会导致近视度数加深。

误区二:近视不是病

    大家的印象就是近视不是病,其实近视是一种病,近视是眼球形态结构的改变,主要表现是眼轴逐渐增长,变长,当眼轴超过26mm,或等效球镜超过600度,即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有一部分发展为病理性近视,除了视网膜,脉络膜会有明显变薄,出现豹纹状眼底,盘周萎缩弧,漆裂纹,由于视网膜脉络膜变薄,影响眼底血供,进而会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治疗不及时会失明,所以近视不但是眼病,还是致盲性眼病,只不过从近视到失明是一个慢性过程,所以对高度近视病人,高度近视的病人还会出现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这也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欧宝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视网膜脱离的严重后果,也不是说每一位高度近视的病人都会发生视网膜脱离。

误区三:散瞳会伤害孩子的眼睛

      由于儿童调节力强,经常会有正常的眼睛表现为近视,或高度远视表现为中低度远视,影响验光的准确性及诊治效果。散瞳药物可以放松调节力,准确检查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确定是否是否需要配镜矫正,根据专家共识,正确选择散瞳药物散瞳对眼睛和身体是无害的。

误区四:手机护眼模式可以护眼

      首先护眼模式只是让屏幕没那么刺眼,并没有特殊的保护功能,只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都会让眼睛疲劳,如果在亮度较高的户外,使用低亮度护眼模式,反而会增加眼疲劳,

误区五:做了近视手术,近视就好了

      首先明确近视手术是摘镜手术,是摘镜手术!不是治疗近视眼,是为有摘镜需求的人而实施的手术,手术方式有全飞秒,半飞秒,及ICL植入手术,这款手术是把我们的眼镜替换了,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眼轴及眼睛的形态结构,如果是高度近视眼,你原来的眼底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所以近视防控是一项长久的任务。没有理由拒绝近视防控。

误区六:戴了OK镜或功能性防控眼镜就OK了

      引起近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近视防控也需要多管齐下,如果孩子戴了OK镜或功能性眼镜,控制效果仍然不理想,就必需查找原因,有一部分孩子近视加深的因素有时是视功能异常引起的,如调节功能异常,集合功能异常,都是导致近视加深的因素,以往大家最关注的是视力多少,近视加深了多少,确极少有人关注视功能,其实视功能检查应该是近视检查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忽视视功能异常引起的危害,如果有视功能异常,一定要及时行视功能训练,以恢复其视功能,这样在近视防控的路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视功能是近视防控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为个人拙见,仅供参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