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犯困不是懒!收下这份疏肝祛湿养生攻略

高洁医生 发布于2025-03-31 09:51 阅读量119

本文由合景堂中医馆原创



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很多人却感到格外困倦,身体也好像 “发福” 了不少,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春季常见的春困、湿气与肥胖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中医养生来应对。


01

春困:阳气升发受阻


春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到春天,就感觉怎么都睡不够,白天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困主要是因为春天阳气升发,人体的气血也随之向外舒展。然而,如果体内阳气不足,或者阳气升发的道路受阻,就容易出现困倦乏力的症状。

这就好比春天万物复苏,需要充足的阳光和能量。如果阳光被云层遮挡,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人体也是一样,阳气不能顺利升发,就会导致身体的各项机能得不到充分的激发,从而产生困倦感。


02

湿气与肥胖:如影随形


春季雨水增多,空气湿度较大,湿气容易趁虚而入。中医认为,湿气重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湿气在体内积聚,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水湿代谢失常。

就像河道里的淤泥堆积,水流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堵塞。脾胃功能受阻,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反而变成痰湿,堆积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很多人在春天发现自己的体重莫名上升,肚子也变得松松垮垮,这很可能就是湿气在作祟。


03

肝气不舒:春天的健康隐患


肝属木,与春季相应。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如果肝气不舒,就会影响到身体的气机运行。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情绪容易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的人,除了容易感到疲倦外,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烦躁易怒、胁肋胀痛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


中医调理

疏肝祛湿,唤醒活力 


春季养生,重在疏肝祛湿。可通过以下方法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应对春困、湿气与肥胖问题,让身体在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

01. 饮食调理

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比如,春季的时令蔬菜菠菜,具有滋阴平肝、助消化的功效;薏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可以将薏仁、陈皮煮成粥,每周食用 2-3 次,有助于祛湿健脾。

02. 早睡早起

睡眠应当顺应自然界阳气升发的规律如冬天建议晚起,而春天则要早睡早起。夜晚是阴气盛极之时,早睡可以让身体充分涵养阴气,为次日阳气的升发储备能量。而早起能让阳气随着清晨的曙光顺利升发,有助于驱散春困。一般来说,晚上 10 点前入睡,早上 6 点左右起床较为适宜。长期坚持早睡早起,能调整人体生物钟,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对于改善湿气重导致的肥胖也有积极作用。良好的睡眠还能使肝脏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利于肝气的舒畅条达。

03.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增强脾胃功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春季适合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每天坚持 30 分钟左右,微微出汗即可。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状况,还能调节情绪,缓解肝气不舒。

04. 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以通过听音乐、赏花、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应当及时抒发,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肝气的舒畅。

05. 穴位按摩

按摩一些穴位也能起到疏肝祛湿的作用。比如,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拇指按揉太冲穴 3-5 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还有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经常按摩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春天,调整好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身体。



申明:本文作为养生参考,由于个体不同,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注:文章插图来自于AI,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感谢观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