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疯狂“内卷”的社会中,学习压力不再仅仅是孩子们需要面对的难题,许多家长同样深受其扰。一旦孩子对学习没了信心,家长们的焦虑便如潮水般涌来,亲子关系也因此变得摇摇欲坠。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位因孩子学习问题而陷入深深焦虑的家长——李阿姨的故事。
●案例分享●
家长的“学习压力”
● 李阿姨的“心病”与“身病”
李阿姨(化名),老来得子所以对孩子格外看重,最近李阿姨的孩子在学习上遭遇了瓶颈,自信心受挫,成绩也不太理想,这可把李阿姨急坏了;而李阿姨的忧虑却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她是为小孩好,为什么小孩却还要嫌她烦呢?
焦虑的情绪给李阿姨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每天清晨,李阿姨一睁眼,头痛就如影随形,精神萎靡不振,浑身乏力,心慌心悸,胸闷难受,头晕头疼,嘴里还发苦;晚上,本该是休息放松的时候,可李阿姨却难以安睡,当她躺在床上,思绪就不由自主地飘到孩子的学习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就算好不容易睡着了,也是多梦浅眠,稍微有点动静就会醒来;常常是晚上十点躺下,早上五点左右就醒了,于是她找到了合景堂中医门诊部的高洁教授。
● 中医辩证,肝郁气滞
李阿姨来时,整个人看起来疲惫不堪,眼神中满是焦虑和无奈。经过详细的辩证,发现李阿姨舌暗,苔薄腻,是典型的肝郁气滞、血瘀之症。
长期的焦虑情绪使得她的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因此开具柴胡舒肝散加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加以安神定志的合欢皮与酸枣仁等。
● 李阿姨的“执念”之困
李阿姨服药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来复诊,李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阿姨反映,头痛已经明显减轻,睡眠时间也有所延长,心慌心悸、胸闷、头晕头疼、口苦等不适症状都有了缓解。然而,谈及孩子的学习问题,李阿姨的眼中依然闪烁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与担忧。
●如何处理这份压力●
在当今社会,家长们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孩子的学业表现视为衡量他们未来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尺。李阿姨也不例外,她看着孩子对学习丧失信心,脑海中就不自觉地浮现出孩子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生活不如意……
从心理层面分析,这是家长把自身的价值与孩子的成绩紧密捆绑在了一起。他们认为,孩子成绩优异,自己就是成功的家长;反之,就是失职。于是,当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家长们的焦虑便汹涌而来。这种焦虑情绪不仅影响着家长自身的身心健康,像李阿姨之前出现的头痛、失眠等症状,还会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孩子能敏锐地察觉到家长的焦虑,从而产生愧疚感、自卑感,进一步对学习失去兴趣,陷入恶性循环。
其实家长们需要明白,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多元的。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和发展轨迹,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就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各有其时。家长需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避免过度施压,让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就像种树,不能拔苗助长,给予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它自会茁壮成长。遇到孩子学习不理想等问题时,不要一味地焦虑、抱怨,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挫折也是宝贵的成长经历。
家长要关注自身的需求,不能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钓鱼、下棋、散步、听音乐、品茶、练书法等,这有助于舒缓情绪,调节身心。《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在安静平和的状态下,家长能更理智地看待孩子的问题。
在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香气馥郁,能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让心情变得舒畅;还有佛手柑,其形状独特,可切片泡水或煮粥食用,能和中理气、燥湿化痰,缓解焦虑带来的脾胃不适。
孩子学习没信心,家长的焦虑情绪若不及时疏解,身体也会跟着亮起 “红灯”。希望通过李阿姨的故事,让更多家长明白,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只有家长先稳住心态,才能给予孩子更坚实的支持,一起携手度过学习路上的重重难关。
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此案例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注:文章部分数据与插图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