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工作,并能够为其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每年的主题都有所不同,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世界精神卫生日
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发育障碍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像感冒一样普遍。令专家异常担忧的是,我国精神发育障碍者已达1600万人,接受治疗的人数却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疗。除了经济原因外,很多精神发育障碍者和家属没有认识到精神发育障碍的病因,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研究认识,计划10月10日前后在全国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中医如何看待心理疾病?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不畅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或加重精神疾病。中医里心藏神,主血脉,是精神活动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这意味着,心气和心血的充盈与否决定了心脏的功能以及神志的清明。
当人心气充沛,心血充足,神则安泰;反之,则易生忧愁焦虑,乃至抑郁狂躁等情绪障碍,《景岳全书·郁证》 中提到“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例如,“心气虚”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失眠多梦等症状,这些都是心理疾病早期可能出现的表现。因此中医强调养心的重要性,正如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健心安心”。
中医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强调内外兼治,身心同调的原则。首要是辨别虚实,辨证时须分清主次。治疗中需要做到标本兼顾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神失调的病机变化,以安神法贯穿始终,以调神明之心。常用药如人参、远志、酸枣仁等,以滋养心神,稳定情绪。其次,针灸、拔罐、刮痧等外治法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缓解紧张、消除疲劳的效果。
如何健心安心?
健心安心可以理解为“双心同治”,“健心”更多对应于身,因此我们日常中可以这么做。
定期运动:
保持规律的身体锻炼,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同时释放内啡肽,提升情绪。
均衡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全谷物、新鲜果蔬和坚果。减少加工食品、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充足睡眠:
每晚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另一方面,“安心”对应情绪,调节自身的情绪以达到更好的精神状态。
培养爱好:
当沉浸在爱好中,可转移注意力,让大脑得到休息,减少焦虑;同时为情绪提供了表达渠道,帮助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
社交活动:
维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参与社会活动。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减少孤独感和焦虑。
正念冥想:
冥想可放松身心,获得宁静,如练习正念冥想,活在当下,减少对过去的悔恨和未来的担忧。
心理辅导:
如有需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辅导,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注:文章部分数据与插图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