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冰冷会是阳气不够吗?老中医有不同的看法

黎同明医生 发布于2024-12-12 10:02 阅读量2792

本文由合景堂中医馆原创


提到四肢冰冷,我们想到的第一印象是阳气虚,气血不足。但实际上,并不只有这两个会导致,几千年发展下来,中医把四肢冰冷的原因,大致分为四种。

今天,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黎同明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解这四种类型,大家可以看看自己会是哪一种,同时文章也会分享一例黎教授临床案例。

四肢冰冷的类型


1. 阳虚

阳气起着维持体温和抵御外邪的重要作用。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就会出现畏寒肢冷的现象,一般包括肾阳虚脾阳虚。阳虚还可能伴随畏寒、腰膝酸软、消化不良、小便频数等症状。


2. 气血虚弱

气血不足会导致精、气、血、津液无法到达四肢及肌表,从而无法起到温煦肌体的作用,引发四肢冰冷。气血两虚者还可能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四肢倦怠、容易疲劳等。


3. 阳气郁结

阳气郁结是指人体阳气阻塞在经络中,不能畅通无阻,能量运输不出去,形成四肢热量相对不足的状态,中医术语就是“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这可能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结等原因造成的,可能会有焦虑、容易紧张、腹胀、腹痛、口干口苦等表现。


4. 瘀血阻滞

瘀血会阻塞经络,导致气血流通不畅,阳气无法循环全身,进而出现四肢冰冷的症状,可能会伴有局部刺痛、口唇暗,舌头暗、舌下脉络粗大紫黑,女性朋友可能还会月经不调、血块多、烦躁等表现。


●案例分享●


老刚(化名),男,五十余岁,今年八月初诊。

老刚反映咳嗽三天,遂来就医,自诉四肢冰冷已有数年,自觉阳虚或气血不足,期间服用肾气丸、十全大补丸等温阳、补气血之药,但疗效不佳。

主诉:手臂及小腿部冷数年,咳嗽三天

现病史:手臂及小腿部冷,咳嗽,咽痒,口和,恶寒,目干涩,二便调

既往史:高血压史

查体:舌暗红苔薄,脉弦滑有力

诊断:咳嗽,少阳病(风热犯肺证,阳气内郁证)

处方:桑菊饮合四逆散加减化裁

桑叶、菊花、桔梗、苦杏仁、薄荷后下、甘草、芦根、柴胡、赤芍、麸炒枳壳、天麻、钩藤、地龙等7剂

煎服,一日2次,每次200ml,饭后服用。

嘱其忌生冷寒凉、辛辣刺激性等食物。

二诊:风热已退,咳嗽、咽痒、恶寒消失,四肢冰冷缓解约4成,刻下舌红苔略黄,脉弦有力,上方去桑菊饮及枸杞子、决明子等,7剂,服法,禁忌同前。

三诊:四肢冰冷改善约7成,并诉刻下畏风、畏寒,腹部受风易疼痛,舌淡紫苔白,脉弦有力,守上方,去天麻、钩藤、地龙等,加枸杞子、菊花、黄芪、白术、防风、桂枝、红枣切开,7剂,服法,禁忌同前。

四诊:诸症较前有改善约有9成,续守上方7剂,加干石斛10g。

三月后入冬随访,老刚反馈四肢冰冷、畏风、畏寒等皆消失,状态良好。


黎教授寄语

本案例中,干某所患四肢冰冷非阳虚、气血不足所导致,其体质尚可,舌暗红,脉弦而有力,综合来看,非虚人之症状,乃阳气郁结,不达四肢所造成,因此给予四逆散治疗。初诊又因风热犯肺导致咳嗽,故给予桑菊饮合方。






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此案例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注:文章部分数据与插图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观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