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烦恼知多少?
腹痛腹胀面色暗黄、口苦口臭心情烦躁、肛门坠胀大便带血……
“便秘”就俩字,上厕所困难户“临厕努挣、欲出还休”的痛苦,换言之就是:“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努力,结果却只换来了一个屁!”
中医说“通则不痛”,便秘不就是“下水道”不通吗?通它就不痛苦了嘛,为啥还问可否一泻了之?“泻剂结肠”又是个什么来头呢?
首先,我们这里说的便秘是指慢性便秘,便秘之苦已经长达半年及以上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慢性便秘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泻了之。
其次,慢性便秘的病因五花八门,十人九不同。治病须求本,不同的病因需要不同的治法,岂能一泻了之?
慢性便秘病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汪先恩教授归纳为:无力行舟、无隙行舟和无水行舟。“舟”即大便。无力行舟,中医所指为气虚便秘,即气虚无力推送大便;无隙行舟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狭窄,使大便无路可行;无水行舟则因为大肠黏液减少,不能润滑大便。无力行舟者泻之必将耗气;无水行舟者泻之,必将伤津耗液;无隙行舟者泻之必将梗阻,宛如舟在狭窄的河道里不能畅通,若强制行船,就有可能在某处嵌顿,无法动弹。
解决便秘,简单粗暴一泻,得到的结果可能不是“了之”,而是“反之”,最终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泻剂结肠”。
“泻剂结肠”就是滥用刺激性泻药而造成的一种便秘。
滥用,就是不加选择,没有节制地使用。长期过量服用泻药尤其是刺激性泻药,会引起大肠肌无力,同时使肠道对泻药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泻药的依赖性和耐受性。
依赖性就是“没它不行”,离开泻药就解不出大便!耐受性就是“有它也没效”,泻药用少了不行,加大量用可能还不行!最后结局就是需要不断加大泻药用量,泻药的量越用越大,而通便的效果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反而导致严重的便秘,这就是所谓的“泻剂结肠”。
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不但可导致“泻剂结肠”,还可能会导致结肠黑变病,诱发肠息肉,甚至癌变!这绝非危言耸听,有太多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实病例。
那么,什么是刺激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包括哪些?刺激性泻药是一类主要通过刺激结肠,增进肠蠕动和肠道黏液分泌而促进排便的泻药。其导泻作用快、效力强,大便嵌顿和急需通便者可优先使用。也就是说:刺激性泻药可短期、间断使用,可用于解“燃眉之急”。但刺激性泻药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排便次数和排便硬度,且长期使用弊大于利,甚至导致有害无益的结局。所以,刺激性泻药对于年老体弱、月经期妇女、孕妇及幼儿要慎用,而哺乳期妇女及婴儿禁用!
刺激性泻药主要包括酚酞片(果导片)、双醋酚汀、比沙可啶(便塞停)、吡苯氧磺钠等西药,以及很多常见的中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决明子、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蓖麻油、巴豆油等。
值得一提的是:XX常润茶、XX减肥茶、XX芦荟胶囊、XX排毒养颜胶囊、XX随便果等等,均多多少少含有某些刺激性泻药的成分。
所以说:“减肥茶”不能天天喝,“随便果”不能随便吃!在那些漫天飞扬的广告里,你有没有无意中被挨上一把“飞刀”呢?
敲黑板,划重点:“泻剂结肠”要如何防止?
首先,停止滥用泻药!若不能立即停止,则逐渐减量(每周使用刺激性泻药不超过2〜3次),或用其他办法代替,直至停用,摆脱依赖。
其次,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定时去蹲厕,以便于逐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切记:如厕不做低头族(拒绝带手机、报纸如厕)。
第三,多饮水,适量运动,没有肠腔狭窄的前提下多补充膳食纤维。
第四,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过度关注。
有的便秘其实是心理上的便秘!
是的,你没有看错:有人的便秘真的只是ta太过“纠结”而造成的。
心理压抑或者过度紧张会导致全身功能紊乱,还会影响内分泌,从而引起功能性便秘。据调查,近61%的便秘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和抑郁表现更为突出。那些一心要考好大学的高三学生党和那些没完没了的996、711加班一族,他们中的便秘患者,都有可能是“心理性便秘”一族。
第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正确调理。
便秘的治疗主要在于恢复体质,实现自主排便。
关于便秘,中医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冷秘四种类型,具体分型需要专科医师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慢性便秘患者平素应该吃什么,怎么吃,中医针对不同的分型也有不同的指导意见。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正确调理,切忌简单粗暴,“一泻了之”。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