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几种便血!便血可一定是痔疮引起的!

周素月医生 发布于2024-07-15 17:27 阅读量271

本文由深圳天元中医肛肠医院原创

  当许多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便血时,他们会先想到是不是因为饮食过于辛辣,是否“上火”了,或者怀疑自己是否患有痔疮。而便血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其背后的原因远不止“上火”或痔疮这么简单,其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导致便血。

  区分真便血和假便血

  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导致粪便颜色呈现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但在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大便红色不一定意味着便血:

  如果发现粪便呈现红色,先要考虑是否摄入了红心火龙果等带有红色色素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红,但并非真正的便血。

  2、黑便并非仅与大肠问题相关:

  虽然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黑便,但摄入动物血、肝脏、菠菜等食物,或服用铁剂、活性碳等药物,也可能使大便呈现黑色。因此,排黑便并不一定意味着大肠存在问题。在出现便血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并治疗。

  区分便血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导致大便呈现柏油状或黑便。其特点在于出血量大、速度快,且常伴有呕血的症状。而当出血量超过1000ml且排出速度较快,大约在4小时内排出时,大便可能呈现暗红色,甚至较为鲜红的血便。

  2、下消化道出血:

  由于血液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下消化道出血的血色通常呈现鲜红或暗红,有时还可能混有黏液。

  ① 痔疮:痔疮出血时,颜色多为鲜红色,出血形态可能呈现点滴状或喷射状,并随着排便的结束而停止。这种情况常见于内痔和混合痔,而外痔一般不会导致便血。

  ② 肛裂:肛裂导致的便血也多为鲜红色,且便血不与粪便混合,而是附着在粪便之上,呈分离状态。出血量通常较少,可能仅表现为手纸染血。肛裂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并伴随明显的撕裂痛感。

  ③ 肠息肉:肠息肉的一个典型表现是不伴有疼痛的便血。根据息肉在肠道中的位置不同,出血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多数情况下,息肉出血会与大便相混,导致排便时粘稠。位于肠道较低位置的息肉,其出血通常呈现附着性,不会与粪便混合。

  ④ 结肠癌:在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也可能出现便血的情况。结肠癌的便血颜色通常稍深,多为持续少量便血,并可能伴有脓液。患者在排便时通常不会感到强烈的痛感,但可能会出现腹部坠痛的感觉。

  ⑤ 其他肠道疾病:这类疾病通常伴随着较为严重的其他消化道症状,如便血、血液粘稠以及出现脓液等。

  便血时需做哪些检查?

  1、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医生通过手指触摸来检查肛门和直肠下段的方法,主要用于筛查痔疮、肛裂以及初步评估部分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它是初次筛查远端直肠肛管癌的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段。

  2、肛门镜检查

  肛门镜检查是诊断肛门直肠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肛管、直肠末端及齿状线附近的病变观察。此外,通过肛门镜还可以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该方法操作简便,临床价值显著。

  3、结肠镜检查

  鉴于直肠和结肠是炎症性病变、息肉或癌肿等便血相关疾病的高发区域,结肠镜检查对于这些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结肠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肠道内部情况,进行必要的治疗和取样。

  温馨提示:

  便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当发现大便出血时,切勿忽视或自行处理。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找出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