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颂(化名),是一名同性恋者。
在很多年前,当我逐渐确定了自己对待异性和同性的态度后,也慢慢适应了这种状态。
01
我与你们不同,难道我就错了吗?
如果可以,我也不想成为这个世界的少数群体。
尽管我知道周围的人还是可能存在偏见,但至少在自己狭小隐蔽的“生活空间”中,我和自己的恋人也安于彼此的现状,生活平平稳稳。
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件让我痛心疾首的事情…
小玫(化名)是我一个公司的同事,也是我在公司最好的朋友,平时经常往来,出于对她的信任,我坦诚地向她述说了我的恋人,原本以为这只是好朋友之间相互信任的一种表达,却成为了我噩梦的开始。
当一股恶意伤人的流言在公司不胫而走,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到舆论是非的泥沼,从此,我成为了公司上下热议非议的焦点。后来我不得已辞职在家,但自己却很长时间也没有从负面情绪状态中走出来…
我:
“尽管我知道这个世界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同性恋群体,但是我以为至少我的朋友能够理解我的感受,没想到最终让我受伤最严重的却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
咨询师:
“所以,其实你知道周围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特别身份”存在不理解,但也许从来没想到过会是如此严重的程度,甚至有的人还会存在莫名的敌意,在这个过程中,你尝试过向其他人表达倾诉吗?”
我:
“在我们公司那件事情后,我父母也无意之间听到了这个消息,起初我还天真地想从父亲那儿寻求一些宽慰,因为他一直都对我很好,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的态度非常坚决,我现在都记得他在电话那边声嘶力竭地怒吼,‘你要是找了个女朋友,以后就不是我女儿了!’我无法想象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到现在我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联系过他了。”
咨询师:
“父亲的态度确实让你感到更加难受,曾经的精神支柱也破碎了,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如果可以,你愿意用什么样的画面来描述自己正在经历的内心感受呢?”
我:
“我时常感到痛苦压抑,有一种深深的被抛弃感,就像掉进了深不见底的深渊,周围没有一丝光亮,一片漆黑,有时我还感到一丝丝刺骨的寒风撕扯着我的身体,并且在周围的黑暗中,总感觉有一双双不友善的眼光盯着自己,我特别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咨询师:
“尽管你身处在这样的‘黑暗’环境中,但很欣慰的是,你仍然努力地让自己生存下来,慢慢地一点点适应,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但当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就必然要去迎接自己将要面对的一切艰难困苦,我也将引导你去逐渐发现和寻找内心的光和力量。”
鸢尾花|花语:同性的爱
恽梅老师分享: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竟毫无知觉地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少数群体”,随之而来的还有猜疑、流言以及各种隐形的“暴力伤害”。
生命本来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但却又不得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于是感情扭曲,认知变形,来自人性深处的“恶”被无限放大,最终作用在我们身上…
但无论如何,请记得总有一束光为你照亮,总有一群人在无条件接纳你的选择…
02
所有选择,皆是因我而起?
很多人很好奇,作为同性恋者,为什么对异性没有天然的兴趣,却痴迷于同性呢?
关于同性恋群体的形成有很多解释,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人类历史上相当漫长的故事,从遗传学来说,这与遗传物质关系密切,甚至在其他两性生殖的生物种群中也有观察到类似现象。
当然,作为灵长类生物,我们的这种现象成因更加复杂,比如早期原生家庭的教育影响、创伤经历等。
我:
“其实我在上中学时,和异性谈过几次恋爱,那个时候对我来说异性还是有吸引力的,尽管那时我已经热衷于将自己打扮成‘假小子’,我喜欢男生那种酷酷的感觉,但我更认可自己生理上的女生性别。”
咨询师:
“在每个人的生命早期,对同性或者异性产生吸引力其实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一开始在心理上并没有性别区分,在随着生理的发育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性别意识。
而我们对自己的性别身份认同,可能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多次变化,除了我们说的遗传因素影响,还会受到各种后天环境中的因素干扰影响,最终在青春期前后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性别身份认同。”
我:
“你说得对,上学时,我和异性有过恋爱经历,但是给我带来的感受都不太好,特别是在经历了情感上的背叛后,我逐渐对周围的异性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我记得当时我和朋友们经常说得一句话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也许是这件事情逐渐影响了我吧。”
咨询师:
“有这个可能,不过很多时候,恋爱中所感受到的创伤体验,可能是隐藏的更深的童年早期经验所导致,而恋爱经历只是引发这种过往体验的导火索。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来探索了解这些经验。”
鸢尾花|花语:同性的爱
恽梅老师分享: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过往,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
虽然那些已经发生的困境、创伤等改变了我们的生命存在方式,甚至还会持续产生影响。
但生命的主动权已经在我们手中,如何去度过这一生将是我们自己的成长主题。
03
一不小心,
就可能成为了“隐形暴力者”
有一句话叫做:“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地,每个人也是存在差异的。
但人作为群居性动物,我们又本能地想要寻求局部方面的共性,并建立自己的群体归属感,这本来只是一种自然属性。只不过我们在积极寻求群体归属的同时,又会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人,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破裂,甚至是冲突。
我们害怕成为群体以外的人,于是拒绝承认周围人的“差异点”,但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些与生俱来的“差异点”并不是谁的过错,只不过这些“差异点”落在少部分人的身上,如果不是因为遗传因素、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过往创伤等,谁又愿意远离群体归属,成为那一部分少数人呢?
当然,对于同性恋群体,全世界一些国家地区已经孕育出包容的民众意识来接受他们,但是更多地方可能因为国家政策、宗教、社会风俗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尚未得到民众的接受认可,他们只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阴影”中,将自己的“特别身份”隐藏于人群中,甚至整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形成接纳这个群体的意识形态还需要不少时间,但至少我们不能成为传播隐形暴力的“帮凶”。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放下因差异性带来的排斥和敌视,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宽恕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