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牵扯到婆媳问题的咨询,我们都能看到一个问题:
这个家庭摆在第一位的绝对不是夫妻关系。
换句话说,在丈夫眼里,妻子不是那个最应该重视的人,所以才有婆媳问题的发生。
女主人的情绪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是否和睦。而女主人是否被丈夫尊重、理解、关怀、重视,直接关乎她的感受。
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困在婆媳问题中的男人,几乎都有母子关系黏连过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界限感问题。要么他深知他的母亲比较爱掌控,要么他特别在意母亲的感受。
婆媳矛盾的根源
大部分的家庭,结婚后夫妻是平权的,而有了孩子后,出现了等级差。孩子首先分去了部分资源,但夫妻仍然是平权的,夫妻利益分配也是相等的。
但是这种平衡的局面会由于婆婆的到来发生改变。
大致变化如下两种:
1、孩子--丈夫--婆婆--妻子。
2、孩子--婆婆--丈夫--妻子。
当这个家庭中的权利,地位和利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妻子由在家庭中和丈夫平起平坐,变成了排序最末端,权利和利益的分配也变成最后,自然会引起不满,这是家庭矛盾的根源。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已经从你妈转变为你妻子。
妻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从自己的父亲转变为丈夫。
而婆婆除非来自教养良好的家庭,否则很难意识到一点。
如何维持婆媳关系在小家庭的平衡?
1.建立家庭内部的边界感
一个家庭,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是一个系统。在系统内,所有的组成部分都被组织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一个家庭里包含了很多共存的子系统。
就拿一个祖孙三代一起生活的家庭来说,你和孩子就构成了亲子系统,如果孩子的奶奶为了让孙子更喜欢自己,而常常跟孩子说你的坏话,或者过度干涉你对孩子的教育行为,那她的做法就是没有家庭边界感的体现——她的行为破坏了亲子系统的稳定性。
因而,建立好家庭的边界的核心方法是建立有效的家庭规则、分清成员各自的家庭职责,并达成共识。
如果你可以跟父母达成以下共识:
1、在大的教育方式上大人要保持一致。
2、不当孩子的面公然反对某一方的教育。
3、父母主要负责孩子的起居和接送,你们负责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教导的问题。
那么在养育上就能免去很多麻烦和冲突。
相反,如果原生家庭的成员(祖父母)不能明确、清晰自身的责任与权力,过分卷入或干涉父母子系统,混淆子系统间的界限或使其僵化,导致子系统间无法开展有效的互动,则将会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关系都产生消极的影响。
2.平衡家庭中的情感需求
在某档综艺节目中有这样一幕:夫妻散步回来后,婆婆不开心地坐在沙发上,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带自己一起去,很显然,婆婆感受到了被忽视,而产生了消极情绪。
研究者(Milardo & Lewis, 1985)提出的干预模型(Intervention Model)指出:
个体进入婚姻关系后,分配给其他社会关系网络中成员的时间与关注会相应减少,导致成员体验到失落或焦虑的消极情绪,进而对个体的婚姻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而,合理分配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注尤为关键。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情感需求:妻子产后可能比平时需要更多的关注,而丈夫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也可能需要妻子把对孩子的关注分一点给自己。
站在我们父母的角度,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我辛辛苦苦帮你们带孩子,你不能彻底有了媳妇忘了娘啊”。
特定的时刻,给特定的成员以更多的关心,就能让家庭更紧密,也更稳固。
3.建立坚实的夫妻联盟
研究发现,压力水平与个体幸福感并不是线性的关系,伴侣支持能在两者间起缓冲作用(Cutrona et al., 2005; 侯娟, 2012)。
例如,丈夫受到的伴侣支持会调节原生家庭干涉对丈夫婚姻质量的影响(袁晓娇,2013)。也就是当丈夫感知到高水平的伴侣支持时,原生家庭干涉对丈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就没有了显著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者Wu等(2010)对台湾地区125名已婚女性的调查显示,当妻子跟公婆产生矛盾时能得到丈夫的支持时,跟公婆的问题就不会对其婚姻质量产生损害。
这就提醒我们建立夫妻支持联盟的必要性。
在面对家庭姻亲矛盾时,夫妻双方首先应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在与其一同面对,一同努力,给予对方情感上的信任,或者是语言上的肯定,肢体上的安慰等,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者不闻不问,这样才能避免双方将对原生家庭的消极情绪带入到婚姻中,减少干涉对婚姻质量的消极影响。
虽然原生家庭干涉对婚姻有很多的消极影响,但寻找原生家庭与婚姻的平衡点仍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我们和家庭一起成长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