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术后怎么预防便秘?

庄二春医生 发布于2024-11-14 19:18 阅读量206

本文由深圳远大肛肠医院原创

  肛肠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便秘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伤口的愈合和整体的康复进程。那么肛肠术后怎么预防便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肛肠术后便秘原因
  1、肛管直肠括约肌对疼痛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手术后的伤口疼痛容易引发括约肌的痉挛反应,导致排便时间被迫延长,进而可能形成便秘。
  2、患者在肛肠手术后可能会经历精神紧张或焦虑的情绪,这种心理状态可能扰乱迷走神经的正常功能,导致肠蠕动减缓,从而增加便秘的风险。
  3、术后由于需要卧床休息,患者的活动量通常会大幅减少,这会导致肠蠕动减慢,排便不畅,进而引发便秘问题。
  4、手术后的伤口疼痛可能限制患者的正常下蹲动作,迫使他们改变体位,这会影响他们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压来顺畅排便的能力。
  5、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减少进食量,这减弱了对胃肠道的刺激,导致肠蠕动变得缓慢。同时,肠内容物中的水分可能被过度吸收,使得粪便变得干结,增加了排便的难度。
  肛肠术后如何预防便秘?
  1、有效管理疼痛:
  肛门局部疼痛会加剧患者的痛苦,影响排便功能,进而可能导致便秘。肛门口术后的疼痛通常分为反射性疼痛和炎性疼痛两种。对于反射性疼痛,常规的止痛药往往效果不佳,此时可能需要采用肛门封闭治疗或术后镇痛疗法,必要时甚至需要肌肉注射哌替啶来有效控制疼痛,从而让患者能够顺利排便。对于炎性疼痛,应在抗感染、消炎、消肿的基础上,先尝试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一般止痛药,同时也可以配合物理疗法或在局部涂抹湿润烧伤膏等,以促进炎症和水肿的消退,缓解疼痛,便于排便。
  2、术后活动:
  活动不足是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肛肠术后患者应争取早期活动。如果手术采用的是局部麻醉,患者可以在手术当天卧床休息,从第二天开始可在室内进行轻微活动;如果采用的是腰麻或骶麻,术后需要平卧6小时,并在48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第三天起可逐渐在室内进行轻微活动。家属应协助患者早期翻身,尽量让患者侧卧位,以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在伤口未完全愈合前,患者可适当散步,但术后15天内应避免负重活动,如担水、拖地等,也不能久坐久蹲;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三个月内不骑自行车,不从事重体力劳动。这样有助于静脉回流,促进胃肠蠕动,预防和减轻腹胀。
  3、加强饮食调理:
  肛肠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少渣、柔软、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生冷、粗糙和干硬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以防止腹泻,减少粪便对术后伤口的刺激和疼痛。患者应根据伤口及排便情况,选择易消化、无辛辣刺激的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可以适量食用高蛋白食物,如瘦肉汤、排骨汤、鲜鸡汤等,以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特别要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乐观情绪:
  肛肠术后患者常因疼痛、住院时间长以及担心术后复发等原因,产生精神紧张、烦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态。这些不良心态对伤口愈合不利,且容易导致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引起肠蠕动减慢,从而引发便秘。
  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关心和理解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应振作精神,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缩短病程。
  5、适当药物治疗与护理:
  为了防止术后发生粪嵌塞或粪便干结排出困难,术前和术后均可酌情口服麻仁丸、果导片等药物来减轻和预防便秘。粪便干硬会加剧伤口疼痛。为了减轻排便对伤口的不利影响,患者可在排便前用温水或中药坐浴,以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粪便通过肛门时的阻力。排便后也可用温水或高锰酸钾坐浴,以清洁创面,减少异物对创面的刺激。如果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可使用甘油灌肠剂灌肠或使用开塞露挤入肛门内,以软化粪便、便于排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