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一定要带TA去这5个地方走走。
1.去田间地头在劳动中体验农作的艰苦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在钢筋水泥里长大的,田野和农事,的确是太过遥远而陌生的存在。以致于,嘴里背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脑子里却并一定都能明白这首诗的真义。
前段时间,霍启刚和郭晶晶带着5岁的儿子霍中曦到农田体验插秧,这一举动,获得了无数网友点赞。
对此,霍启刚在微博中回应道: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不得不说,这样的父母,很有远见。
相信现场的真实教学,能让孩子们在顶着烈日,沾满泥巴,流着汗水的体验之下,更能懂得农作的不易和艰苦。
2.去体育馆在竞技中完善人格教育
在希腊体育圣地奥林匹克山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想得到健康吗?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聪明吗?就去跑步吧。
现如今,好玩的电子产品,繁重的课业负担,占据了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以致于很多人因为运动量不足,成了“小胖墩”或“豆芽菜”。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能帮助孩子促进发育,还能让孩子获得较高的“体能自尊”,而拥有这项特质的人,取的学业和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普通人。
想想看,体育馆的各项运动和比赛,折射的其实是人生:为了达成结果,赢得比赛,我们必须要在事前做好准备,在过程中全力以赴,还要在遵守规则和赛制的前提下,和队员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要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心态。
3.去图书馆,在书香中爱上阅读
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是个使人终生受益的地方。”
图书馆是专属的空间,里面只有书,没有电子产品,玩具以及嬉笑打闹的小伙伴,远离了诱惑,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进行有仪式的阅读。
4.去大学校园感受校园氛围,树立读书目标
可能这些问题,是每个孩子脑子里的问号:读书是为了什么?我将来要做怎样的人?在长成大人之前,我要去哪里,做哪些准备?彼时,孩子还是一颗小草,稚嫩而懵懂,而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告诉TA,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大学校园里寻找到。
网上有段话说:大学里优美的校园风景,浓重的学习氛围,丰富的社团活动,既能给孩子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触动。
5.去爸妈工作的地方了解家庭成员的社会价值
网上曾有一篇很火的小学生作文,标题是《我的妈妈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孩子在作文中说自己的妈妈“天天喊累”,还“什么都不会”: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指自己的妈妈)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小宇的妈妈会画画,瑶瑶的妈妈做的衣服可好看了。我都羡慕死了,可是她什么都不会。
短短一段话,道尽了孩子对妈妈的嫌弃之情。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带孩子参观一下我们工作的地方吧。在这里,孩子能大致了解到:我们在做什么,为了保障家庭的各项开支,我们承担了那些压力,以及为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我们又做了什么程度的努力等等。
爱的代名词,是“看见”。
让孩子“看见”我们,不但有益于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还有利于丰富TA的阅历,激发TA的同理心。
实践出真知,生活及教育。
为了让孩子看到,学到,做到,体会到,醒悟到,就带TA去这5个地方走一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