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肥胖是什么?

龙军医生 发布于2019-07-29 15:49 阅读量6111

本文由龙军原创

    能吃是福是老一辈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词,也是大家公认的。要知道,孩子对美味可口的食物是没有免疫力的。家长对饮食的过于放纵也会使的孩子对饮食毫无节制,产生孩子过于肥胖等症状。什么是小儿肥胖呢?下面请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下。

    儿童肥胖症的标准一般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或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平均体重的20%。临床多见单纯由于饮食过多所引起的肥胖,称单纯性肥胖症。近年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在我国有增多趋势健康搜索,儿童时期的肥胖症可为成人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的先驱病因而它又是一个慢性的代谢异常疾病故应引起重视并及早加以预防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

    小儿肥胖的原因都有哪些?

    原因一、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原因二、营养过度

    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原因三、缺乏活动

    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此外,小儿肥胖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小儿的一些身体因素导致的。小儿肥胖的原因都有很多。

    小儿肥胖症的表现症状

    1、常有家族肥胖史。智力佳,皮下脂肪丰满,分布比较均匀,身体脂肪积聚以乳部、腹部、臀部及肩部为显著,腹部皮肤出现白纹、粉红色或紫纹,四肢肥胖,尤以上臂和臀部明显。无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常有疲劳感,活动时气短或腿痛,行动笨拙,膝外翻或扁平足。

    2、食欲极佳。小儿食欲极佳,食欲旺盛、食量大大超过一般小儿,且喜食淀粉类、甜食和高脂肪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体重/体脂超过参照人群值的界值点。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但骨骼正常或超过同年龄小儿,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或体重超过同身高健康儿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M 2SD);或体重指数大于23者。

    4、性发育。性发育一般较早或正常。男孩由于大腿会阴部脂肪过多,阴茎可掩藏在脂肪组织中,而显得很小,实际上属正常范围。肥胖症从外观上即可判断。营养史有过度进食、过食/偏食高热卡、高油脂食物等。奶粉喂养、过早喂养固体食物等。行为习惯有多食、体力活动少、占有欲强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进行性体重增加,行为偏差和全身体脂普遍增加。

    一般来说,大多数小儿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只有极少数的有病理性的,也有先天遗传疾病造成的,先天性肥胖有一些很明显的外表的特征,跟我们平常看的所说的小胖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单纯肥胖症是一个以过量进食、体育活动减少、行为偏差为特征的一个全身脂肪过度增生的慢性的疾病。这三个特征是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具体表现,一个显然你进食要多,二是活动少,三是行为偏差。饮食过多大家容易看见,也容易理解。活动少,也容易理解,就是行为偏差大家没有太注意到,或者见到了没去引以为注意。

    行为偏差,从吃、喝、玩、乐、睡这五个主要日常行为来观察。吃的速度飞快,快得出奇,别人一碗饭的时间,他可以嚼四碗;从喝上看,没有小口喝水的情况,一般都是大于45度,甚至是仰着脖90度喝水,甚至连咽的工夫都不需要;玩的时候则是懒得动,参与活动一动不动,惰性明显;乐方面,对形体自卑,心理经常变得很压抑;睡觉,由于压迫了心肺,有的时候他打鼾,还有睡眠短促,隔一会儿一憋气就醒了。

    小儿肥胖症的预防措施:

    过度肥胖的小儿不但生活异常,并可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应从小加以注意,母亲孕后期就庆避免增重过多,以防分娩出生体重过大的巨大新生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4~5月前不喂半固体或固体淀粉类食物。婴幼儿期应定时到儿保门诊作生长发育监测,使这能早期发现过重肥胖倾向,及时加以纠正。


    自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执行平衡膳食,对超重小儿要限制食物摄入量,使体重接近于标准范围。儿童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容易发胖,若有家庭成员肥胖史及体重增加过快时,宜及早加强饮食指导。膳食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水果蔬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饲料和甜点心。同时要增加运动量,多承担家务劳动和坚持1~2项体育运动,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并应定期监测体重,防止发生肥胖症。家长肥胖者宜参与饮食治疗,与小儿共餐,能起积极作用。单纯性肥胖儿易并发平足和内翻,以后如持续发展,到成年期可并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及脂肪肝等。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