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替大讲堂|CAR-T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应用和疗效

于力医生 发布于2024-10-15 18:29 阅读量379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zmi3e0s40VsdEFYsn_2Mdw



CAR-T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 8 月 4 日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淋巴瘤病友大会——细胞治疗专场上,深圳大学总医院于力教授分享了自体CAR-T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CAR-T在难治复发大 B 细胞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惰性淋巴瘤等多种类型中的应用与疗效,CAR-T 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欢迎感兴趣的病友及家属了解学习。


QUESTION

CAR-T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


在未经放疗和化疗影响之前,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对较好,尽管不能完全与健康人相比,但对患者自身而言,这是最佳的采集时机。早期采集的淋巴细胞与经过多次治疗后采集的淋巴细胞相比疗效更佳。



QUESTION

CAR-T在难治复发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


对于R/R LBCL患者,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推荐进行移植;而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患者不适合移植。移植前患者需再接受诱导治疗,若达到部分缓解(PR)或完全缓解(CR),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未达到缓解的难治性患者,自体移植效果不佳,可考虑CAR-T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不适合移植的患者,CAR-T治疗成为最可行的治疗选择。

用CD19 CAR-T治疗R/R LBCL患者,国际知名机构数据显示长期生存率可达50%。CAR-T治疗后一年内的复发率较高,超过一年后复发率逐渐降低。对于接受CAR-T治疗未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需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具有大肿块的R/R LBCL患者,肿瘤的体积和微环境可能会成为CAR-T细胞有效渗透和发挥作用的障碍,对于肿瘤直径在5-8厘米以上的患者,直接使用CAR-T治疗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建议在CAR-T治疗前,先进行放疗破坏肿瘤微环境,减少肿瘤细胞对CAR-T细胞的排斥,为CAR-T细胞提供更好的渗透条件,使CAR-T细胞更深入地进入肿瘤组织,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QUESTION

CAR-T疗法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联合应用


随着CAR-T技术的不断进步,CAR-T疗法已被证实在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治疗中,疗效有望超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者发现,将CAR-T疗法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可以实现协同效应,提高疗效。


这种联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增加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的机会,还能够延长缓解持续时间。在疗效对比研究中,CAR-T联合自体移植的疗效曲线普遍优于单一CAR-T治疗,显示出更优的生存率和更少的复发情况。



QUESTION

CAR-T可作为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尽管CAR-T治疗在二线或三线治疗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应用范围和效果仍有待提升。医疗界正积极探索将其应用于一线治疗的可能性。根据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发布的研究,对于高危、肿瘤体积大、预后不良或存在不良基因的患者,在经过两个周期的标准治疗后,直接进行CAR-T治疗,能实现高达78%的完全缓解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曲线,预示了CAR-T作为一线治疗带来的显著疗效。未来CAR-T治疗将可能被广泛应用于一线治疗,有望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早、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QUESTION

CD19/CD20 双靶点CAR-T治疗R/R DLBCL


双靶点CAR-T疗法目前备受关注,它同时针对CD19和CD20两个靶点,即使其中一个靶点丢失,另一个仍可发挥作用。已发表的资料显示,双靶点CAR-T疗法的在R/R DLBCL中的缓解率在70%-80%之间,副作用较小,明显优于单靶点CAR-T疗法。



QUESTION

CD19/CD20 双靶点CAR-T治疗复发/难治惰性淋巴瘤


应用CD19/CD20 CAR-T治疗复发/难治惰性淋巴瘤,根据国外的实际数据显示,完全缓解率达到了76%,这一比例高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而且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患者的生存期普遍较长。此外,在惰性淋巴瘤的不同亚型中,滤泡淋巴瘤的生存期似乎优于边缘区淋巴瘤。




QUESTION

CD19/CD20 双靶点CAR-T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


尽管套细胞淋巴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呈现惰性特征,但仍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肿瘤。

以一位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实际治疗举例,其肿瘤在全身广泛分布,且肿块非常大,传统治疗不仅效果有限,而且复发风险极高。为了改善治疗效果,我们在CAR-T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了减瘤治疗,成功缩小了肿块。随后,患者接受了CAR-T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治疗前,患者的身体状况极为虚弱,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经过CAR-T治疗,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QUESTION

CD19/CD20 双靶点CAR-T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常预后较差。CAR-T疗法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由于中枢淋巴瘤的特殊性,治疗时必须谨慎处理可能伴随的神经系统毒性,通过严格的患者筛选流程、个性化优化治疗方案,以及精确调整治疗剂量等,控制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神经系统毒性,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建议在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CAR-T治疗。



QUESTION

CD19/CD20 双靶点CAR-T治疗TP53突变DLBCL


以一位老年患者的实际治疗为例,患者携带TP53基因突变及其他多项高危因素,尽管接受了多轮化疗、使用pola(维泊妥珠单抗)治疗,病情仍未缓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并没有等疾病复发后再行动,而是及时采取了CAR-T治疗。结果,CAR-T治疗迅速有效地清除了肿瘤。对于这类患者,及时进行CAR-T治疗,预后明显优于等到疾病复发后再进行治疗。




尽管CAR-T治疗在多种淋巴瘤类型中为难治和复发的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和治愈的可能,但CAR-T治疗仍存在局限性,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在持续研究中。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CAR-T疗效,减少复发,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和治愈。



专家简介

于力  教授

深圳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深圳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

• 原北京301医院血液科主任

• 全军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第九第十届常委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委

• 主要研究方向: 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免疫治疗

• 承担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近10余项

• 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军队科• 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 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