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违抗障碍是一种涉及情绪和行为调节的障碍。有该障碍的个体通常表现出长期的愤怒和易激惹,出现违抗命令或与他人争辩的行为,且有时是出于报复的目的,对其社会生活产生严重的负性影响。
今天,将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科普对立违抗障碍,包括其诊断标准、成因和风险因素、治疗措施等,以及与其他行为障碍的不同之处。
诊断标准是什么?
根据国际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对立违抗障碍是一种愤怒/易激惹的心境,争辩/对抗的行为,或报复的模式,其诊断标准如下:
1、出现下列任意类别中至少4项症状:
愤怒/易激惹的心境
1)经常发脾气
2)经常是敏感的或易被惹恼的
3)经常是愤怒的和怨恨的
争辩的/对抗的行为
4)经常与权威人士辩论,或儿童和青少年与成年人争辩
5)经常主动地对抗或拒绝遵守权威人士或规则的要求
6)经常故意惹恼他人
7)将自己的错误或不当行为归咎于他人
报复的模式
8)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2次怀恨的或报复性的
2、上述行为持续至少6个月。其中,对于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此行为应出现在6个月的大多数日子里;对于5岁或年龄更大的个体,此行为应在6个月内每周至少出现1次。这也为诊断该障碍提供了定义症状的最低频率的指南。
3、上述行为表现在与至少1个兄弟姐妹以外的个体的互动中。
4、该行为障碍引起了个体或他人的痛苦,或对个体的社交、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产生了负性影响。
5、此行为不符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诊断标准,也不仅仅出现在精神病性、物质使用、抑郁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中。
如何评估障碍的严重程度?
症状的广泛性是该障碍严重程度的指征,即个体在越多的场合出现上述症状则障碍的严重程度越高。
1、轻度:症状仅限于1种场合,如家庭、学校或与同伴一起。
2、中度:症状出现在至少2种场合。
3、重度:症状出现在3个或更多场合。
患病率和病程如何发展?
对立违抗障碍的平均患病率约为3.3%。在儿童期,男性的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在青春期和成人期,男女两性的患病率并无发现太大差异。
该障碍的表现在整个发育阶段比较一致,首次症状通常出现在学龄前,很少出现于青春期早期之后。有调查研究发现,对立违抗障碍并不一定是慢性精神疾病,大约70%的对立违抗障碍患者在18岁时症状会得到缓解,以及约67%被诊断为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在3年的跟踪调查中不再符合诊断标准。
同时,有对立违抗障碍的个体通常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挑衅或反对的,相反,他们通常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是对不公平的环境或来自父母、成人或其他权威人士的不公正要求作出的反应。
共病有哪些?
对立违抗障碍最常见的两种共病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此外,也有可能发展出情绪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共病的障碍被控制后,对立违抗障碍也与增加的自杀企图风险有关。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个体罹患对立违抗障碍的风险更高,这可能是共享的气质风险因素的结果。
2、品行障碍:违抗、好争辩和报复性的症状导致极高的品行障碍的风险,因此对立违抗障碍通常发生在品行障碍之前,特别是儿童期起病型的品行障碍。
3、情绪障碍:对立违抗障碍中愤怒—易激惹的心境带来极高的情绪障碍的风险,包括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4、物质使用障碍:在患有对立违抗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样本中发现更高比率的物质使用障碍。
成因及风险因素有哪些?
对立违抗障碍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生物、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可能导致这种疾病。
1、生理因素。研究发现对立违抗障碍可能与某些类型的大脑化学物质或神经递质的工作方式不正确有关。此外,大脑负责调节冲动控制、社会行为和共情的区域出现缺陷或损伤,也可能导致儿童严重的行为问题。
2、遗传因素。许多患有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精神疾病的家族史,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多动症,因此在探究个体患病成因时基因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
3、个人气质。与情绪调节有关的的气质因素会增加对立违抗障碍的患病风险,如高水平的情绪反应和不良的挫折耐受性。
4、家庭教养方式。严厉的、前后矛盾的或忽略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不同照顾者提供的不一致、分离的抚养方式,在有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中很常见。
5、环境因素。暴力或虐待性事件、过度的同僚压力、生活在低收入家庭等,都可能成为该障碍的风险因素。
如何做鉴别诊断?
1、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都有慢性的负性心境和脾气爆发,但是情绪爆发的严重性、频率和慢性状态在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中更显著,表现为存在严重和频繁的、反复地发脾气,和发脾气之间持续的心境破坏。此外,对立违抗障碍可以只出现一种情境下,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诊断标准强调必须在至少两种情境中存在,且在至少其中一种情境中是严重的。当个体的症状同时符合两种障碍的诊断标准时,也只应给予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诊断标准。
2、间歇性暴怒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和间歇性暴怒障碍都包含高水平的愤怒,但间歇性暴怒障碍的个体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冲动性攻击行为,会对一系列较宽泛的挑衅出现言语或躯体攻击的反应,而对立违抗障碍中的攻击通常特征性地表现为发脾气,并与权威人士进行口头争辩。
3、品行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都与那些给个体带来与成年人和其他权威人士相冲突的行为问题相关。对立违抗障碍的行为通常没有品行障碍的行为那么严重,而且不包括对人或动物的攻击、对财务的破坏或偷窃、欺骗的模式。此外,对立违抗障碍包括的情绪失调问题并不包含在品行障碍的定义中。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通常与对立违抗障碍共病。要额外的诊断对立违抗障碍,非常重要的是确定个体无法听从他人的指令,不仅仅是在那些需要努力持久和注意力的情况下,或是需要个体坐着不动的情况下。
有哪些治疗方法?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治疗通常包括个人治疗和家庭治疗,有时还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1、个人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调节策略,包括愤怒管理、冲动控制和有效沟通的技能。同时,治疗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患者来分享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学业困难、人际关系问题、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可以就改善家庭内部沟通和加强亲子关系提供指导,以及教导家庭成员处理与对立行为障碍有关行为的有效策略。此外,家庭治疗师还可以为父母提供相关的支持,比如帮助他们学习和使用有效的育儿技巧,包括一致的纪律和积极的强化措施。
3、药物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正式批准的治疗对立违抗障碍的药物,但有时可使用药物帮助解决可能使治疗复杂化的共病,比如多动症或抑郁症。
每一个孩子都是无限可期的。即使当下出现了暂时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失调,但作为家长的我们,如果可以给予孩子持续的爱和耐心,让孩子及时接受专业的帮助,孩子最终将会走出困境,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