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朋友都知道,小学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来说,6-12岁属于童年阶段的学龄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如果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学习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并且阻碍下一阶段自我认识的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辅助孩子更快进入小学生的状态呢?首先从孩子幼升小时期的心理发展情况说起。
一、兴奋期
随着入学的临近,孩子们心情激动,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这个时期,为了实现做小学生的愿望,孩子往往很听大人的话,大人提出的以前孩子无法达到的要求,这时他都可能会做到,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二、压力期
01
分离焦虑
幼升小和入园一样,都会遭遇分离焦虑的问题,但是情况有所不同。小学生的分离焦虑如果得不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有所降低。比如,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交际能力低下、缺乏亲社会行为等症状。就性格方面,内向、胆小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02
适应障碍
由于小学跟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孩子在开始小学生活时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如:不愿意上学、出现恋园情结、变得情绪化、不懂跟老师同学交往合作、不想做作业、上课不专心坐不住、没喝很多水但课堂上频繁上厕所、早上起床困难、学校频频犯困,更有的孩子会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些都是不适应新环境的表现。
03
期望压力
小学与幼儿园相比,家长、教师的期望水平也发生变化,孩子面临的压力会比幼儿园大很多。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家长也会逐渐增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待,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容易变得焦虑,产生担忧,这种负面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三、适应期
大概两个月左右,孩子适应之后会喜欢学校生活,逢人就夸老师如何如何,同学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至此,孩子的幼小过渡宣告完成。
在对幼升小阶段家长的焦虑研究中发现,由于家长对小学生活认识有限、对孩子具体情况认知不足、对幼儿园课程了解不全和对于自己“完美家长”的要求,让家长群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
上小学前,家长对学校的描述一定要正面积极,告诉孩子那是一所有趣快乐、老师亲切、同学友爱的学校,这样有助于孩子在陌生的学校里快速地安定下来。家长可以跟孩子聊聊天,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学,给孩子分享一些自己小时候在学校的快乐时光,有条件的话提前去学校看一看,走一走,熟悉学校的环境,激起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这些能很大程度缓解即将面临的分离焦虑。
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01 情绪适应能力
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恐惧、孤独、悲哀、委屈等等这些消极状态时,爸爸妈妈就要给予及时、耐心的抚慰,使孩子尽快摆脱不良的影响,解除孩子心理上紧张和压力,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及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心态。
02 环境适应能力
爸爸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与同学老师交往的技巧,如:使用礼貌用语,学会倾听,学会跟同学合作完成一些事情,在跟同学发生矛盾时学会换位思考,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等。在报道时可以带孩子认一认学校不同的楼的用途,帮助孩子熟悉学校环境。
03 学习适应能力
爸爸妈妈要提高孩子的任务意识和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开学前的暑假,布置一些简单的小作业规定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给予适当鼓励和表扬。在平时的语言表达中也少用幼儿用语,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幼升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一个小转折点,看了这么多,希望幼升小对你来说不再是难题!
心理名师
李慧心
从心开始集团创始人
心理辅导学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注册心理治疗师
香港家长协进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