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节气——白露话呼吸

任新玲医生 发布于2023-09-07 16:48 阅读量17445

本文由任新玲原创


处暑已去,白露已至,露从今夜白,夜自此日凉,秋风起,秋意浓,人们既迎来了白天的秋高气爽,又感受到夜间的丝丝寒凉,于是呼吸道疾病渐渐增多,为什么呢?

下面就呼吸道疾病作一介绍。


什么是呼吸道疾病?

所有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化学物质或病原体进入呼吸道,引发的损伤和感染,统称为呼吸道疾病。任何地区、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呼吸道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大类疾病。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哪些?以及如何区分?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有长期吸烟、烧柴火或接触粉尘史,每年秋冬季节常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表现,活动后气促症状可逐年进展,受凉后可导致症状急性加重。


2. 哮喘: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可有咳嗽、胸闷、喘息表现,接触冷空气、烟雾或刺激性气味时上述症状可加重。


3. 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感冒初期可能产生咽干咽痒、打喷嚏、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2-3天后,可能出现嗓子疼、流黄鼻涕、声音嘶哑,有时还会产生低热、轻度畏寒、头疼等症状。流感起病快,一般先出现畏寒或寒战,随之出现发热,体温通常在39-40℃左右,还会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往往比较轻或无。


4. 肺结核:有结核患者接触史,出现午后低热、盗汗、乏力、咳嗽、体重下降等症状需警惕肺结核可能。


5. 肺癌:长期吸烟史,有咳嗽、胸痛、咯血、消瘦表现需警惕。


二、为什么这个时节呼吸道疾病高发?

1、高发的原因解析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天气息息相关。大风、降温导致很多人出现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等症状。主要是因为:1.天气转冷以后,很多人不注意添加衣物、及时保暖,而且气候寒冷或气温变化大,呼吸道血管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降低,给各种细菌、病毒侵害人体制造了机会,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2.冬春季因天气寒冷,人们开窗通风时间少,空气不流通,带病毒的飞沫飘浮在空中,大家又多在室内活动,且居住相对密集,增加了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2、哪类人需要特别注意?

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呼吸道疾病,但以下人群更应警惕。


(1)慢性病患者:原有哮喘、“老慢支”、肺气肿、间质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点人群。这些患者一旦感染,会导致慢病急发,治疗不及时就会慢性病加重。


(2)年老体弱者: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是多种疾病的好发人群,他们在冬春季节也特别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且一旦发病就比一般人群更难痊愈。


(3)劳累及压力刺激:有些人年纪轻轻,身体健康,却也经常感冒、咳嗽不断,这些往往是白领、精英、骨干,平时工作忙碌、加班加点、压力大、劳累之后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感染各类疾病。


三、如何做好防治?

1、平时要如何防护?

(1)避免着凉:秋冬季节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2)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洗手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尽量洗手,尽量避免接触眼睛或口、鼻。


(3)佩戴口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需外出,要注意正确佩戴口罩、及时更换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4)接种疫苗:新冠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均能预防响应的传染病,并有效地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普通人群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老年人及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还建议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5)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锻炼,戒烟戒酒,健康行为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


(6)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宿舍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也非常重要。当空气流通时,病毒不容易在房间聚集,冬天再冷,也应一天内至少开窗3-4次,一次45分钟左右。


(7)膳食均衡: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均衡摄入热量、蛋白、矿物质等。进食困难患者可行鼻饲或肠外营养,避免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


2、感染呼吸道疾病,该怎么办?

(1)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由于呼吸道感染急性加重,应尽早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住院治疗。


(2)普通感冒大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从出现症状到痊愈一般需要5-7天,生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水,症状明显时应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可服用退热镇痛药(如“美林”),但如持续不退热,出现咳嗽、黄脓痰、胸闷、气促等建议到医院就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