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的病因通常分为三类:缺碘;特殊时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动(如孕期、绝经期);甲状腺素合成和代谢的障碍。
如果前2个因素都排除了,也没有发现其他甲状腺疾病,那么保持观察是最好的应对方式。目前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与以下多个因素有关:
(1) 内分泌状态
甲状腺是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因此,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受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显示,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男性高,女性体内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可能影响甲状腺结节生长因子水平的改变,增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性,从而促进甲状腺结节的发病。
(2)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相关,其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组织不断遭受免疫攻击,使甲状腺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长期升高,促使了甲状腺结节甚至甲状腺癌的形成。
(3) 电离照射
电离照射也是甲状腺结节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调查结果证实:曾经接触过头颈部照射的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因此,儿童在接受 X 片、CT 等检查时应该注意保护甲状腺。
(4) 碘摄入量
大量研究已表明个体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密切相关,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呈U型曲线。碘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备原料,当体内缺乏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反馈性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而使甲状腺滤泡代偿性增生,导致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增加;而碘摄入过量时同样也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发病的风险,高碘会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导致甲状腺细胞过度凋亡,降低甲状腺激素合成水平,从而反馈性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引起结节形成。因此无论碘缺乏或者碘过量均会促进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5) 遗传与基因突变
研究表明,具有甲状腺结节疾病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普通人更容易发生甲状腺结节,这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同时,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某些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变所导致其功能的异常激活或者抑制有关。目前已知的多种候选基因,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gsp、ras、ret、NTPK、met 等基因的活化或重新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结节尤其是甲状腺肿瘤的发病。
巩鹏
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省特聘教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优秀人才
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
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
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卫健委普外科内镜医师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200余分;主编或主译专著5部;参与编写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