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17万,乳腺癌已位列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关于乳腺癌的病因很复杂,发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诱发乳腺癌的几个高危因素有:
1.月经史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月经初潮比较早、停经比较晚的人容易患乳腺癌。如果初潮早于12岁,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就会相对增加。有资料显示,如果初潮每推迟一年,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可以下降20%;同时,如果停经较晚,也就是说停经期比较长也容易患乳腺癌。
资料显示,如果停经期超过40年,患乳腺癌的风险要比停经期超过30年的人增加一倍。
2.生育和哺乳史方面的因素:
有资料显示,如果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龄超过35岁,很容易诱发乳腺癌,所以鼓励女性要在合适的年龄生育。对于很多女性担心生小孩后哺乳会影响身材,而拒绝母乳喂养的做法,这种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相反,哺乳对预防乳腺癌的发生还有保护作用,拒绝哺乳对健康来说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3.遗传因素: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亲戚有得乳腺癌的,是不是我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高?
如果你的一级亲属,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有乳腺癌病史,那么你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要比没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高3—4倍。从基因变化来说,国外研究显示,如果女性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的突变,那么其患乳腺癌的风险就要比正常人高80%
4.情绪状态:
中医关于乳腺癌有很多记载,其中提到精神过度紧张、压力大、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大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可能。同时从西医来讲,不良情绪对免疫系统是有伤害的,因此这也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同时,还有诱发乳腺癌的其他多方面因素。比如吸烟、饮酒、爱吃肉、高脂饮食又不爱运动等。
另外,有些绝经期、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对更年期的不适,长期服用雌激素补充治疗,也是乳腺癌的高危致病因素。
还有一些环境方面的因素,比如曾做过胸部的放射治疗,或接受过了过量的放射线等也容易引发乳腺癌。
预防措施
1.乳腺癌早期诊疗 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乳腺癌的筛查近年已经被公认是最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例如,在欧美各国,凡年龄40至69岁的妇女,每年需接受1次至2次乳腺X片检查,可有效地降低乳腺癌20%至40%的死亡率。
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检查措施,广泛开展乳腺癌筛查,早期发现乳腺癌,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从而有效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
同时,提醒广大女姓重视乳腺自查,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等异常征象要及时就诊专科门诊。
对于部分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不典型增生疾病史等具有较多乳腺癌高危风险因素的女性要定期行乳腺专科查体及专科检查。
2.生孩子和哺乳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风险
正常的乳腺有雌激素与孕激素周期性作用,而且只有经过一次正常的分娩和哺乳才使乳腺完全发育成熟。35岁以后还没有分娩的女性,孕激素的保护作用就会逐渐淡化,雌激素与孕激素得不到平衡,非但不会起周期性作用,还会促使乳腺腺体、腺管、腺泡增长过快,从而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
因此,年轻女性要想远离乳腺癌,首先应该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我们不提倡早婚,也不希望太晚,女性最好的生育年龄在25~30岁左右,太晚生育不好,太早生育也不太可行。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生育以后,我们还是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饮食,正常的母乳喂养也可以减少女性乳腺的癌发病机会。
3、靠“乳房按摩”预防乳腺疾病需谨慎
传统中医有按摩乳房穴位的方法辅助缓解哺乳期乳腺胀奶,促进乳汁分泌,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预防乳腺疾病的说辞难免有夸大之嫌。
此外,目前美容按摩行业就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乳腺按摩治疗乳腺疾病并无科学依据,能否做到正确按摩也值得怀疑;
其次,按摩中所用的精油成分不明,极有可能含有雌激素类药物,对乳腺腺体有刺激作用。
再者,若乳腺本身存在微小肿瘤病灶,按摩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使恶性细胞迅速扩散,促进癌症的进展。
所以,在感觉到乳腺不适的时候应该尽早到正规专科门诊就诊,及时排除恶性肿瘤可能,良性肿块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应用乳腺按摩来防治乳腺疾病并不靠谱。
扫码加关注可以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哦!
巩 鹏
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普外科学科带头人,曾任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处长,省特聘教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获得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省青年岗位能手、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大连市政府专家特殊津贴。现为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审专家。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省临床流行病及循证医学分会侯任主委
中华预防学会省肿瘤防治学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委
中华医学会省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肿瘤多学科防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