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背后的小秘密—女性健康小课堂

巩鹏医生 发布于2020-12-05 20:00 阅读量8800

本文由巩鹏原创

文章由巩鹏原创


一.乳房疼痛是否由癌症引起?




乳房不适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绝大多数妇女在一生中会出现乳房相关的不适。


最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三项:疼痛、乳头溢液和肿块。


很多妇女都有乳房疼痛的经历,有时疼痛甚至非常严重。因为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大家往往非常紧张,担心疼痛与乳腺癌相关。但实际上,乳房疼痛与乳腺癌的关系不大。大家所感受的”乳房疼痛“实际上与乳腺癌的关系不大。


大家所感受的“乳房疼痛”实际上不仅包括乳房本身的疼痛,还往往包括其他引起的乳房部位疼痛。因此,在进行乳房疼痛的分析时,首先应该将乳房以外的原因排除在外。


1乳房以外的原因引起的乳房部位疼痛


这实际上是其他部位的疾病表现出乳房部位的疼痛,这些引起乳房部位疼痛的原因在乳房以外,并非乳腺本身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胸壁疾患,如胸部的创伤或肌肉牵拉,肋软骨炎。胸部的内脏疾患,如心、肺疾病也可以引起乳房部位的疼痛。


2) 周期性乳房疼痛


按照疼痛产生的规律,乳房疼痛大致可以分为周期性疼痛 和非周期性疼痛。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系,是体内激素周期性变化的反映。这种疼痛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或者说是生理性的。周期性乳房疼痛多数不很严重,月经来潮前最重,来潮后逐步缓解。


同一个妇女,在每一个周期之间疼痛的程度往往不同,有时 疼痛很重,有时却很轻微。因为乳房外上象限的腺体最多,疼痛的部位多数位于外上象限。疼痛可以是胀痛、针扎样或酸痛。很多人有同侧腋窝的疼痛。因为乳房是成对的器官,同时受到激素的影响,所以双侧乳房同时发生疼痛。


周期性疼痛主要发生在绝经前妇女,尤其多见于35岁以前。大部分周期性乳房疼痛会自行缓解,还有半数的疼痛会因绝经而逐渐缓解。


3) 非周期性乳房疼痛


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不论在时间和程度上都没有明显的规律。相对于周期性乳房疼痛而言,非周期性乳房疼痛更值得引起注意。非周期性乳房疼痛绝大多数也是良性原因。由乳腺癌引起的疼痛是很少见的,除非在疾病晚期。


        ●非周期性疼痛往往是在间歇出现的,不过有时候非周期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续性。

        ●疼痛的程度也可以是有波动的,这种波动与月经周期没有明显的关系。

        ●非周期性疼痛多为单侧发生,范围往往比较局限,定位常常比较准确。

        ●疼痛的性质往往比较尖锐,类似于刀刺样或烧灼样,有时可有短暂的痉挛样疼痛。


非周期性疼痛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有相当部分妇女非周期性疼痛出现在绝经后。大约1/4的非周期性疼痛可以自行缓解,1/5的妇女随绝经而缓解。这些妇女常常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生气、精神紧张、精神创伤等。 


4) 治疗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仔细检查,40岁以下妇女会后会推荐进行乳房超声波检查,40岁以上妇女进行双侧乳房X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如果以上检查没有发现肿瘤或其他具体疾病征象,就可以基本明确疼痛不是来源于具体的乳腺疾病,而是单纯的乳腺疼痛。


绝大多数病人,排除了乳腺癌以后,进行安慰和解释已经足够,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疼痛严重,周期性乳房疼痛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止痛药。严重的非周期性疼痛,主要着眼于内分泌的调整,最常用的药物是他莫昔芬。



二.哪种乳头溢液与乳癌有关?



        

乳头溢液也是常见的问题,同样会引起患者的紧张。事实上,乳头溢液并非都是疾病的表现,90%以上的妇女乳头溢液与乳腺癌没有关系。乳腺导管,特别是大导管的上皮增生、炎症、出血、坏死及肿瘤等病变,都可能发生溢液。溢液可为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常因溢液污染内衣而被患者发现。按照溢液发生的原因,可以将乳头溢液分为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两大类。


1) 生理性溢液


指乳房本身没有明显疾病的溢液。这些溢液往往是非自发的双侧乳头溢液,而且是由多个导管分泌的。生理性溢液一般是淡黄色的,也有一些溢液表现为乳白色、草黄色或棕褐色,而且不同导管的溢液颜色也不同。某些因素可以刺激溢液的产生,包括乳头刺激、性刺激、应用外源性激素和某些镇静药等都可能诱发乳头溢液。


2) 病理性溢液


病理性溢液是指疾病导致的乳头溢液。常表现为单侧、自发性、间断性,局限于单个导管。最常见的溢液颜色为血性、浆液血性、棕褐色或紫黑色。许多乳腺疾病(包括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都可以引起乳腺导管病变而发生乳头溢液 ,但以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居多。


血性溢液最常见的原因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接下来是导管扩张症和乳腺增生症。乳腺癌(常简称乳癌)中只有3%~10%的病人伴有乳头溢液,而乳房良性疾病中10%~15%的人会有乳头溢液。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乳腺癌导致乳头溢液的机会也会增高。


3) 检查与处理


乳头溢液最重要的问题是将乳腺癌区分出来。首先将生理性溢液排除出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检来完成。


在治疗方面,没有发现肿块等乳腺癌征象时,可以酌情进行手术治疗或只进行定期复查。伴有肿块的溢液都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单一导管来源的自发性溢液中,血性溢液、40岁以上妇女出现的溢液都建议手术治疗。



三.如何区别乳房肿块的良恶性?


图片.png

        

乳房肿块是最常见的乳房疾患,大部分乳房疾病也是以肿块的形式表现的。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公众对乳房肿块的紧张度也不断提高 。实际上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众多的良性疾病也是以乳房肿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乳房肿块的鉴别中最重要的是区分良性和恶性。良性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很小 ,大家并不害怕。年轻妇女的乳房肿块中,最常见的是纤维腺瘤。在相对年长的绝经前妇女中,乳腺增生症是最常见的,也是乳房肿块的最常见原因。乳腺增生症并没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很多临床医生往往把多种混杂的情况都 归于此范畴。乳腺增生症以乳腺疼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经常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变化 。


疼痛可以是双侧的,牵涉到腋窝、肩部甚至背部。绝经以后,乳房腺体逐渐萎缩,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并替代腺体,原来乳腺增生的症状也逐渐消失。这一时期的乳腺内肿块,包括乳腺癌都比较容易被查体或辅助检查发现。


1)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青年女性最常见的肿瘤 ,最常见发病年龄为18~30岁,多为自我检查时发现乳腺无痛性肿块。常发现为单侧或双侧乳腺实质内单发孤立、多发散在或多发融合成团的肿物,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韧,活动度较大。这是一种良性疾病,诊断后可以进行手术切除,也可以观察随访。




2)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最常见的慢性乳腺良性疾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临床上分为单纯乳腺增生症、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腺腺病。以胀痛为主要表现,有时为刺痛或隐痛,常向肩部放射,严重时随乳腺活动或上肢活动而疼痛加剧,因而限制患者的上肢活动。可以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同时受累,往往两侧疼痛程度不完全一样。单纯乳腺增生症多数可以自愈,或在妊娠、哺乳后症状消失,或绝经后自愈,仅少数需对症处理。



3) 乳腺脂肪坏死

        

乳腺脂肪坏死多因乳腺受外伤撞击后导致局部脂肪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钙化而形成小肿块。有时不易与乳腺癌区分。


4) 乳腺积乳囊肿

        

乳腺积乳囊肿多发生于妊娠、哺乳期妇女,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输乳管狭窄、导管阻塞,或哺乳时乳汁未吸尽造成乳汁流出不畅或完全滞积而形成。必要时需手术切除。

                                                                       

5) 乳腺癌

        

乳腺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乳房肿块,多数乳腺癌病人因为发现乳房肿块而就诊。这种恶性肿块与良性肿块在检查时表现完全不同。主要的特征是:边缘不清晰,肿块本身也不规则,硬度高,活动度小,有时侵犯皮肤,出现皮肤的红肿、甚至破溃,也就是所谓的恶性特征。


        

乳腺的其他疾病,如急、慢性乳腺炎,乳腺结核,导管内乳头状瘤,叶状囊肉瘤等疾病也是可以表现为乳房肿块。尽管都可以表现为乳房肿块,但是每一种疾患都其特征性的表现,治疗方面也完全不同。最可靠的方法是到专科医院就诊,将诊断和治疗交由医生帮助进行。

        

对乳房肿块必须进行超声波检查和(或)X线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胞学检查,甚至切除活检。一侧乳房存在问题时,应该对对侧乳腺进行检查,以免漏诊。



扫码加关注可以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哦!          

 



巩   鹏

深圳大学总医院副院长、普外科学科带头人,曾任大连医科大学科技处长,省特聘教授,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获得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省青年岗位能手、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大连市政府专家特殊津贴。现为科技部重大专项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审专家。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省临床流行病及循证医学分会侯任主委

中华预防学会省肿瘤防治学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委

中华医学会省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肿瘤多学科防诊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