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的梁女士因反复便血,近半年都误当痔疮治疗,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腺癌,由于未曾住院手术,她对疾病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非常担心,辗转打听到深圳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巩鹏教授,慕名前来找巩鹏副院长就诊,同时提出了对术后留疤的顾虑,询问是否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瘢痕形成。
巩鹏副院长在了解梁女士情况后,结合其相关检查结果,认为梁女士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均符合NOSES手术适应症。在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后为其实施了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拉出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CRC-NOSES Ⅱ式),手术非常成功。梁女士痊愈出院后肚皮上只留下了五个几毫米的创口,而且切口疼痛明显减轻也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更庆幸的是,肿瘤分期为:中位直肠腺癌(pT2N0M0,I期,pMMR),属于早期肿瘤,不需化疗。梁女士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向巩鹏教授团队敬赠锦旗,同时直问这个叫“鼻子”(英文:nose)的手术是什么神奇的原理,竟然可以以这么小的创伤,就帮她解决了大问题。
普外科学科带头人巩鹏副院长介绍,NOSES手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是指通过肛门、阴道、口腔等人体自然孔道将标本移除的手术。该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最后仍需做辅助切口取出标本,常用的自然孔道主要是阴道和肛门,腹部没有辅助刀口,只有几个微小的穿刺孔,在美观性和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有巨大优势,是“微创中的微创”,更是将微创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一、看得见的是减轻了疼痛,看不见的是加速了康复。
没有了腹壁切口,直接受益就是减轻了疼痛。做个手术病床上躺几天的情况将成为历史。病人麻醉苏醒后就可下床,术后一天就可以自由行走,因为下床早,活动好,完全不用担心久卧长血栓,久躺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快,又可以早期进食,更进一步促进了恢复。患者基本没有治病的痛苦感受,也增加了其抵抗疾病的信心。
二、看得见的是少了个切口,看不见的是多了份信心。
腹腔镜胃肠肿瘤NOSES手术,对病人来说,最直观的受益就是腹壁上少了个切口。常规开腹手术腹壁上会有一条长约20-25cm的切口,传统腹腔镜手术会留有几个小孔和一个约6cm长的切口,而腹腔镜NOSES手术仅腹壁上几个小孔,没有任何的切口。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少了个几公分长的切口吗?既不关生死又不关并发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爱美或瘢痕体质的人来说,身上多一个斑点都是瑕疵,多一个黑痣都无法容忍,何况身上附着一根张牙舞爪的“蜈蚣虫”。对癌症病人来说,比身体康复更缓慢、更艰难的是精神上的恢复,是自信心的恢复。如果少个伤口能让病人找回生活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这个努力就值得每位医生去尝试。
三、看得见的是初次住院的担忧,看不见的是减少了再次住院风险。
腹壁切口隐藏不少风险,例如会增加切口感染、切口下肠粘连、切口疝甚至肿瘤切口种植等并发症发生率,甚至需要再次手术。
四、让患者多获益,将难度留给自己。
近几年,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成为微创手术界新宠,也是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更高进阶,目前我国少数医院成熟开展该技术。深圳大学总医院巩鹏副院长率领的普外科团队在国内较早实施NOSES手术,自2019年5月24日完成第1例NOSES手术至今,现已全面开展胃肠道各部位肿瘤的NOSES术式。
巩鹏副院长说道,“没有哪种微创技术能完美至极、毫无破绽。但哪怕它有一点点创新和改进,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更高的获益,也值得去学习和尝试。医生要把难度留给自己,把效果留给患者。如果切口看不见,患者不用愁眉苦脸,不用对伤口遮遮掩掩,手术是病变的终结,也是患者心灵的治愈和新起点。”
如今,结直肠癌患者30岁以下约占15%,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腺瘤)发展到恶性病灶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但遗憾的是,人们总是等到“不舒服”、“有症状”的时候才去做肠镜检查。大多数肿瘤早期并无症状,等出现症状的时候,病情往往发展成晚期。因此,巩鹏副院长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常规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有便血、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等不适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