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患乳腺炎,是很多新晋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许多年轻女性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尝当妈妈的幸福,便被乳腺病痛折磨得寝食难安。严重者甚至还需要手术治疗,这无疑是广大妈妈们的噩梦。
如何对哺乳期乳腺炎有个充分认识,远离疾病,减少痛苦,给宝宝一个健康的“奶瓶”,今给您支几招!
哺乳期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皮肤温度升高,摸着皮肤发热,可伴随全身不适和发热。
常见病因主要有:乳管部分堵塞;排泌减少导致堵塞处远端乳汁淤积;乳房受压;产乳过多;乳头皮肤破损或皲裂;断奶过快;母亲或婴儿患病;母亲压力过大或过度疲劳;母亲营养不良等。
其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对于早期尚未形成脓肿的非重度性患者的初始治疗包括:减轻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冷敷),以及完全排空乳汁(通过持续母乳喂养、吸乳器和/或用手挤压);对于感染性哺乳期乳腺炎,即伴有发热且症状持续12-24小时以上的哺乳期乳腺炎,除上述措施以外,还应采用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抗生素治疗,而在使用消炎药上,尽量不要用青霉素,因为哺乳期乳腺炎的细菌往往是对青霉素耐药的,而选择效果更好的头孢类(青霉素不过敏)或者红霉素(青霉素过敏),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用药需要慎重,其他消炎药如氨基糖苷类和硝咪唑类消炎药经过乳汁喂给孩子后,可影响孩子。而一旦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则是及时作脓肿切开引流或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
此外,一般不建议停止哺乳,因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的喂养,且提供了乳汁淤积的机会。但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局部热敷以利早期炎症的消散。因为形成脓肿后,脓肿里含有大量细菌,可经乳汁喂给孩子,造成孩子被感染,而健康侧乳房,如做好各项卫生条件下,可以继续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