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我月经量这么少,医生我不会是绝经了吧!其实是...

占雪琴医生 发布于2021-12-08 10:37 阅读量197

本文转载自未知

   在妇科,常常会听到就诊病人苦恼这些问题:

  月经刚结束没几天,怎么又出血了?

  月经总是稀稀拉拉,能来个十几天,这是怎么回事啊?

  医生,我才30岁出头,大姨妈就不太来,一来只有一点点,不会年纪轻轻就绝经了吧?

  

微信截图_20211028170141.png


今天,占医生就给大家好好说说月经和异常子宫出血那些事儿,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同时也科学来面对这些问题。


  1.什么是月经?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现代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在12.5岁,绝经年龄通常在49.5岁之间。


  2.月经周期多长属于正常?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卵巢周期的长短。一般两次月经间隔21天到35天,都属于正常的。月经周期平均28天,提前或者错后7天是正常的,只要能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就不能认为是月经不调。月经周期超过35天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短于21天为月经频发。


  3.经期、经量多少属于正常?

  月经出血时间一般为2-8天,平均4-6天,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但是,月经的失血量不易计算,只能以每日换多少次卫生垫来粗略计算,以月经第2-3天出血量最多。一般女性,每月月经量或许超过80ml,只要身体能耐受,不用处理。


微信截图_20211028160839.png


  异常子宫出血有哪些?


  1.子宫内膜息肉

  症状:主要以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和不孕为主要表现。约3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诊断:好发于育龄期女性,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宫腔镜被认为是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选择。


  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风险约3.7%—10.0%,宫腔镜切除息肉后联合药物治疗是预防其复发的关键。


  2.子宫腺肌病

  症状: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还有近30%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无明显症状,只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诊断:确诊需病理检查,临床上可根据典型症状及体征、血CA125水平增高做出初步诊断,盆腔超声辅助诊断,有条件者可行MRI。


  治疗:应视患者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而定。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不愿手术者;病灶挖除术适用于年轻或希望生育的子宫间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3.子宫粘膜下肌瘤

  症状:经量增加、经期延长,严重者可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诊断:通常可经盆腔B超、宫腔镜、腹腔镜、MRI等检查发现,确诊可通过术后病理检查。


  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症状者,手术治疗适用于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体积大有压迫症状者,疑有恶变者。

  

  4.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

  症状:不规则子宫出血,可与月经稀发交替发生。少数表现为经间期出血,患者常有不孕。


  诊断:确诊需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可选择诊刮术或宫腔镜下内膜活检术。


  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处理需根据内膜病变轻重、患者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5.全身凝血相关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各种凝血因子异常、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凝血机制异常。


  症状: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等表现。


  诊断及治疗:多学科联合,原则上应以血液科治疗为主,妇科协助控制出血。妇科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后考虑手术治疗。


  6.排卵障碍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排卵障碍包括稀发排卵、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主要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生育期也可因PCOS、肥胖、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疾病等引起。


  症状:常表现为不规律的月经,经量、经期长度、周期频率、规律性均可异常,有时会引起大出血和重度贫血。


  诊断:无排卵最常用的手段是基础体温测定、黄体中期血孕酮水平测定、超声监测等。


  治疗:原则是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血止后调整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和异常子宫出血的复发,有生育要求者进行促排卵治疗,无生育要求者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手术治疗。


  注意

  这些疾病不都是单独存在的,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几种疾病共存,共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总而言之,月经和异常子宫出血不能混为一谈。异常子宫出血常常是很多妇科疾病的重要信号,必须提高警惕,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就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