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给大家描述一个肝胆外科很常见的疾病。门诊来了个中年女性,常常出现肚子疼,又有时还有肩背部疼痛,有时伴有消化不良、腹胀症状。胃镜也做了没有问题,超声检查时发现胆囊里有个息肉,0.8cm大小左右,咨询了很多医生,有说要切,有说观察。那,你说,她这胆囊息肉到底要不要切呢??
到底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泛指由胆囊壁向腔内突起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的总称,均伴有胆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是形态学的名称,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胆囊腺肌症、腺瘤性息肉,甚至早期胆囊癌等20余种病变。简单来讲,代谢相关疾病即:血脂、血糖、血压异常等,长久异常后即可致心脑肾血管、脂肪肝等。
(手术切除胆囊,剖开见的息肉改变,有些息肉合并结石存在)
Tips:胆囊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要看胆囊息肉的个数、直径、有没有消化症状、息肉的形态等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问题一:是不是胆囊有点毛病就得整个切除?
通常来讲,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很多人都是体检发现的。然而,让我们真正担心的是胆囊息肉的性质,它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将来会不会恶变?这些才是胆囊息肉真正让人担忧的地方。
(胆囊息肉样改变会有诱发癌变可能,并呈突破、侵袭性生长,粉红色的就是突变的癌组织)
胆囊是我们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个器官。然而,人们对它的处理却很“残暴”,大都采用”斩草除根”。可是,这么做是有依据的哦。
首先来讲,为什么她的胆囊长息肉,别人的胆囊就不长呢?通常说来这与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系,这些因素没有祛除,单纯切除息肉留下胆囊是不是留下了复发的隐患呢?
其次,如果仅切除息肉,留下胆囊,那么以后复发了怎么办?又切?那不是需要反复折腾?再做一次手术?
最后,医学上也曾出现过“保胆”手术:医生首先切开胆囊,切除息肉或取出结石,再把胆囊缝合起来。然而,无数失败的教训都证实,这种手术存在:疾病复发、切除不干净、手术费事费力、患者痛苦增加、费用增加等诸多缺陷,所以不推荐。
问题二: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有没有影响?
多数人对于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切的顾虑是胆囊切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其实,胆囊是我们身体里储存胆汁的场所,“储存”指的就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收集起来并加以浓缩,当我们进食的时候,胆囊就收缩,从而将胆汁排除到肠道中,帮助身体消化食物,尤其是脂肪。
简单来说,胆囊就像河流侧支的湖泊起调节水流量的作用,就算没有它,胆汁也能够从肝脏流入肠道,行使消化的功能。
问题三:到底是什么样的胆囊需要切除呢?
简单区分息肉是否可切除类型:
1.单发,超过8mm的胆囊息肉,需要切除;
2.多发、小于5mm胆固醇息肉,多数医生认为不需要切除;
3.对于有说切的、有说不切的胆囊息肉,我们怎么处理呢? 这时,我们需要参考基于客观的临床统计和调查,或者参考经过领域内医学专家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问题四:胆囊息肉的检查,用超声好还是磁共振、CT好呢?
胆囊息肉的检查,常规用腹部超声,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若诊断不明确时可用磁共振、CT等检查帮助医生诊断。
(具体处置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专业医师的意见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