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血液净化期后或多或少都会有“胃口减少”、“营养不良”“便秘”、“失眠”等不适,对此,我院中西医结合血液净化中心针对每个个体差异采取辩证手段,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外治法来改善血液净化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不适,提高血透患者生活质量。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主要以“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肾俞”为主穴,然后随证治之。食积者,伴脘腹胀满、嗳气口臭,可加下脘、梁丘、建里、内庭、丰隆;肝郁气滞者,伴喜叹息、嗳气,胸胁胀痛可加太冲、期门;脾胃阳虚者,伴胃隐隐痛,怕冷、喜热饮,大便稀溏,面色恍白,可加关元、气海、命门,并用温针灸法,增强补阳散寒之效;脾肾阳虚者,伴怕冷,腰酸腰痛,夜尿多,小便清长,五更泄泻,面色苍白,可加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并姜灸神阙,增强温补阳气功效。
取穴脾、肾、肝、胃、大肠等,于每次透析前行耳穴压豆,并在透析中每1h指导病人用拇指和食指指腹顺时针方向适度按压压豆处,以有疼痛感为度,每次按压1-2min,双耳交替进行。
方药:炒白术、鸡内金、麦芽、山楂、神曲、陈皮等共研极细成散剂。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中脘、肾俞等。
用法:每次用药3g,加淀粉少许,适量温水或白酒调成稠糊状,于每次透析后2h敷于穴位上,覆盖纱布,用绷带固定。
针刺治疗失眠目前已经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针灸治疗失眠主要是通过调理跷脉,安神利眠,根据经络脏腑的关系、穴位的性质、功能进行辩证求经配穴,随症灵活辩治,以相应八脉交会穴、手少阴经及督脉穴及为主,帮助患者睡一个安稳觉。
主穴: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等。
配穴: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心脾两虚加心腧、脾腧;心肾不交加心腧、肾腧;心胆气虚加心腧、胆腧;脾胃不和加公孙、足三里。
选皮质下、心、肾、肝、神门、垂前、耳背心等。
情志护理:多数患者由慢性肾病进入尿毒症期而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因长期疾病而处于抑郁状态,容易出现失眠。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主动采取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合理运动:两次血液透析间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劳逸结合,可以舒畅情志,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位,留针30min,每天1次,可配合用艾条灸双侧大肠俞5~10min/次,每天可灸2次。以疏通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恢复正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
主要手法:掌推法结合摩法。取穴及部位:中脘,天枢,大横等。中脘是胃的募穴,天枢、大横分别是胃经脾经的穴位;腹部居人体中部,是联结上下的枢纽,为全身经脉汇聚之所,内联重要脏腑。推拿按摩腹部可调理脾胃功能,从而使机体保持气血相对平衡的状态。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轻快柔和的掌推法结合作用于中脘,天枢,大横穴,以顺时针方向摩脐腹部约8~15分钟,每日2次。
耳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刺激适当耳穴,能调整经脉,调整虚实,使人体各部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相对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神经解剖学表明,耳廓神经分布极为丰富,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脏器有双重支配作用。耳穴压豆对大脑皮质功能及胃肠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恢复胃肠激素正常分泌,改善胃肠节律紊乱,促进排便。
耳穴压豆,主穴为大肠、直肠、三焦,配穴为肺、脾、肾。每次血液透析时行耳穴压豆治疗。将耳贴贴在所选穴位上,并固定耳贴,指导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指腹顺时针方向适度按压耳穴压豆处,每日每个穴位按压4次,时间在三餐后30min和睡前,每次按压1~2min,双耳交替进行。
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又称之为长寿穴,具有收降浊气的作用,对胃肠不适有良效。
主要方药:大黄3g,芒硝3g,积实3g,厚朴3g,皂荚2g,商陆2g,牵牛子2g等。以上药物研末,加以适量的生姜捣成膏状。对患者脐部进行消毒清洁后,用单层无菌纱布包裹适量的药物,外敷于脐中,并采取双层纱布覆盖,外加过敏医用胶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