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肠道问题、菌群移植方法、注意事项

赖淑贵医生 发布于2025-03-05 15:54 阅读量324

本文由赖淑贵原创

在中医里,自闭症无特定病名,属于“语迟”“胎弱”等范畴,病位在脑,但涉及许多脏器。研究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中,有相当比例出现厌食、挑食、腹胀、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推动生长发育、行为发育的根本动力。

当脾脏运化功能正常时,能为全身提供充足的营养,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基于这一认识,肠道菌群移植被视为治疗孤独症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恢复提升消化吸收功能,促进发育。

目前,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已经完成30余人次的肠道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从临床表现及家长反馈来看,其疗效是确切的。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例如,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能够吞咽药物,可以选择口服含有益生菌的胶囊;而对于那些年龄较小、吞咽能力有限的孩子,则可以考虑使用保留灌肠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一、目前我院开展肠道菌群移植有哪些途径呢?

1. 口服胶囊,适用于能吞服胶囊的儿童,一般6岁以上。

2. 保留灌肠,适用于年龄较小,不能吞服胶囊或听指令差的儿童。

二、目前肠道菌群移植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 在移植期间避免生病,若出现细菌感染等情况时要服用抗生素,需停止口服胶囊或灌肠,一周后方可重新移植。

2. 移植期间,饮食尽量清淡,避免进食过多富含膳食纤维或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进食包装类的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调味剂,保证规律进食。

3. 移植期间要做好保暖。

4. 在移植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如短暂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

二、家长都比较关系肠道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有哪些效果呢?

目前来看,家长的反馈都比较正向,通过肠道菌群移植配合后,有部分患儿较单纯康复训练,眼神对视时间明显延长,主动语言明显增多,愿意找人玩耍,同时他们的厌食、腹胀明显好转,排便频率和大便都正常。

整体来看,精神较移植前更活跃,睡眠和情绪稳定,运动量增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我院针对发育异常儿童开展肠道菌群检测及移植由赖医生专人负责:

赖淑贵,女,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小儿脑病。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手段诊治发育行为疾病及脑损伤疾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多动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和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脑性瘫痪、脊柱侧弯及步态异常等,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调理,如厌食、便秘等。目前负责开展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孤独症技术。曾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与康复科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儿童各类评估如发育问题筛查、神经发育水平评估、问题行为评定、智力与认知功能评价、及中医体质辨识等等。

出诊时间及地点:周一全天、周三下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中医门诊部

出诊地点:周二、周四、周五、周日,全天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儿科门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