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是指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职,身体的水液代谢失常而引起的病理产物,有痰和湿两种特征。
所谓痰,是体内水液停聚凝结而形成的一种质地稠浊而黏的病理产物。停留于肺胃,呈咯吐而出,看得见的痰,或凝聚于皮下肌肉、乳腺、甲状腺等能触摸到的痰,中医通常称之为“有形之痰”。而把看不见,触摸不到,但通过病机分析能定性为痰的致病性质的,称之为“无形之痰”。
湿则无明显性质,多呈“汽态”,弥漫性大,以肢体闷重、酸困,大便溏粘,舌苔厚等为表现特点。
痰湿作为津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物质,主要责之于脾运化不利、肺宣发肃降失常、肾蒸腾气化减弱及三焦布散功能失常,但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脾虚水液不运,水津失布,或脾虚湿邪壅盛,阻滞气机,水谷津液不归正化,内湿蓄积,或湿停成饮,或湿聚成痰。
1.饮食不节:常暴饮暴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不能布散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致使湿浊内生,蕴酿成痰,痰湿聚集体内。
2.寒湿侵袭: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久居湿地,湿邪侵袭人体,脾胃受困,水湿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湿蕴肺。
3.缺乏运动:长期喜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聚湿致痰湿内生。
4.年老久病:脾胃虚损,运化功能减退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
5.先天禀赋:素体胃热,过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聚湿生痰。
6.地域影响:我国南方地区较为潮湿,梅雨季节尤甚,久居湿地,外湿困阻,脾失健运则易聚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由于天气炎热,常进食寒凉食物,特别是海鲜类的,这些海鲜往往都是生痰的根源。
古人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痰湿是酝酿疾病的温床,很容易引发肥胖、“三高”、代谢综合征、结节、肿瘤、内分泌失调等多种病症。
肥胖:“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痰湿者极易发胖。
高血压: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久之便会引起头目清窍失荣,一般伴有恶心、眩晕、头痛等症状。
高血脂:痰湿提高了血液粘稠度,易引发高血脂。
脂肪肝:饮酒、饮食肥腻、熬夜引起的脂肪肝,多数与痰湿体质有关。
冠心病:若痰湿痹阻冠状动脉,阻遏胸阳,容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脑血管疾病:湿体性粘腻胶固,一旦进入血脉之中,便会附着于管壁之上,阻滞脉中气血运行,使得血液流动滞涩,血栓与粥样斑块逐渐形成,很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痰湿者多为脾虚不运,进食之水谷不能完全运化,酿生痰湿,痰湿郁遏,日久化热暗耗脾阴以致消渴病成,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痛风:因长期嗜食肥甘厚味,醇饮烈酒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湿内盛,渐成痰湿体质。而痰湿下注,瘀遏经络局部气血运行,以致渐化为热,痰湿瘀热相合,而致肢体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痤疮:痰湿体质油性皮肤居多,易生痤疮。
结节、肌瘤、肿瘤:中医讲“湿聚成痰”,当阳气不足,过多的湿气不被运化,聚集在一起,就形成黏滞不化的有形之邪,如在胃和肠道表现为息肉,在肺部表现为肺结节,在妇科表现为子宫肌瘤,在体表可见脂肪瘤和瘰疬,如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肿瘤。
月经不调:痰湿阻滞血脉,容易形成月经延后、量少甚至闭经。
精神异常:痰还会影响到人的精神状态,如果痰湿的秽浊之气阻碍了人体正常的精神思维活动,则会使人出现自言不止、郁郁寡欢、无故悲伤等抑郁型的精神失常性疾病。由于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神志的主宰,所以这类由“痰浊”过盛而引起的精神失常,中医上称为“痰迷心窍”。
痰湿体质养生的原则最主要是护脾、不伤脾。《黄帝内经》把脾胃叫做“仓廪之官”。仓廪就是国家的粮食仓库,国库空虚,后果如何?所以痰湿体质的人,一定要好好保护脾胃。痰湿体质者体形大多肥胖,身重容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量大。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忌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口味宜清淡,适当吃姜。少吃酸性的、寒凉的、腻滞的和生涩的东西,特别是要少酸性的食物。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淤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
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白果、大枣、扁豆、蚕豆、包菜、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鸡肉、带鱼、泥鳅、黄鳝、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槟榔、佛手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柚子、枇杷、砂糖等。此外,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对该体质者是不错的食补选择。
痰湿体质养生的重点季节是夏季和冬季,目的在于减少痰湿,控制体重。夏季要少用空调,少食冰冻食品,多吃生姜,穿棉麻丝绸,适当晒太阳。尤其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使用中药穴位敷贴、或食疗、药物调理均可以。痰湿体质的人秋冬不要再跟风进补了,但凡是补益的肉类、骨头、海鲜、动物内脏、人参、鹿茸、阿胶、大枣、醪糟、熟地黄、秋梨膏、老火靓汤、核桃、芝麻等几乎都不适合痰湿体质者,除非间夹有明显的气虚、阳虚症状。山药、芡实、薏苡仁、莲藕、党参、白扁豆等甘淡平补得食物倒是不错的选择。
2、运动调理
运动是化除人体痰湿最“廉价”、最“无害”的方法。痰湿质者,形体多肥胖,运动则气机调畅,有利于津液的运行与代谢,改善体质增进健康。一般宜选择强度中等的运动;若选择运动强度比较小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则每天运动时间应该适当延长,在保证有足够的运动量时,减肥效果才能出来。如登山、慢跑、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健身舞蹈等都可选择。对于体重超重,陆地运动能力极差的人,游泳是较好的选择。
注意事项:
痰湿质者形体多肥胖,易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病,这些病多与物质代谢有关,为加强体内物质代谢,应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几乎所有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若在春夏则不拘,若在秋冬则应在上午9:00-11:00或在下午2:00-4:00阳气较盛的时候,此时运动环境温暖宜人,易于散湿。痰湿质者身重易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尤其是体重较大者,须注意运动强度、运动量与运动节奏的关系,循序渐进,以保安全。
3、经络调养
经络调养:改善痰湿体质的主要经络有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主要穴位:中脘、水分、神阙、关元、阴陵泉、足三里、脾俞、三焦俞,这几个穴位可以轮换配合使用。
主要方法:最适合用艾条温灸,一般灸到皮肤发红发烫即可。每次腹部、背部、下肢各取1个穴位灸,不要太多。
如果灸后有口苦、咽喉干痛、舌苔发黄、大便干结、多梦或失眠,就多喝水,减少穴位,状况明显的停灸即可。
如果夏天吃喝冰冻之物太多,或环境很潮湿,或汗出少,或体重飙升,可以马上灸一灸,能够改善痰湿体质,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体重增长。
4、中药调治
中医认为痰湿是一种阴邪,因而要用温性药、理气的药来治疗。正如汉代医圣张仲景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像日常饮食中可以使用陈皮以健脾化湿,加用豆蔻、砂仁等香料以芳香化湿。
党参、白扁豆、砂仁、陈皮、怀山药、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痰湿作用,但是祛痰湿的部位不同。比如白芥子、陈皮,主要是祛肺部、上焦的痰湿。陈皮如果和党参、白扁豆合起来,可治中焦的痰湿。赤小豆主要是让湿气从小便而走。
痰湿日久,就会化热,就属于痰热了,治疗热痰则要清热化痰,常用的药物有浙贝、川贝、天竺黄、胆南星、瓜蒌、天花粉等。
常用的用于改善痰湿体质的中成药有:二陈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陈夏六君子丸,苓桂术甘汤等。如果痰湿体质出现明显偏颇,症见大便特别黏滞、不畅通、腹胀、痤疮发作加重等情况,还是需要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对症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