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点

钟定沅医生 发布于2018-07-16 22:58 阅读量6857

本文由唐小二原创

关于运动

有不少病人跟我们抱怨说他降糖药也吃了,饮食也控制了,但为什么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呢?

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件事情是没有做到位的:运动!

因为运动治疗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糖尿病患者只做到了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是还远不足够的,他们还需要配合合理的运动治疗,才能更好的控制好病情!

1、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究竟有哪些好处?

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糖;

②减轻体重,锻炼心肺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③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④有助于血压控制,减低血脂水平;

④放松心情,振奋精神,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运动能改善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同样也能改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空腹受损状态,降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2、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运动?

适合于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无显著高血糖和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

适合于有微量白蛋白尿、无眼底出血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无明显自律性神经障碍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等轻度合并症患者;

对于稳定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的,如步行,上肢运动及一般的家务劳动等;

3、哪些糖尿病患者暂时不适合运动?

①血糖很高(>16.8mmol/l)或波动明显者;
②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③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血压明显偏高没有控制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严重肺心病(如心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④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及青光眼;

⑤急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⑥ 糖尿病足或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⑦ 严重的糖尿病肾病;
⑧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病情不稳定者。

4、运动的选择
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每次20-40分钟;

运动时比较适宜的心率=170-年龄;

自我感觉: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

一般强度的有氧运动:家务劳动、散步、广播操、打太极拳;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爬山、舞蹈、健身操、骑车、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5、运动的注意事项

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情况、运动场地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和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前先进行5-10分钟的热身,出汗后注意防受凉,运动后不要马上淋浴洗澡;

运动建议在餐后1小时之后进行,早餐后运动效果最好,晚餐后运动可以消耗多余能量;

晨练不宜过早、不宜空腹,不要在饥饿或饱食时运动;

运动时应该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糖果、点心等,以防发生低血糖;

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活动量大或激烈运动时应建议患者调整食物及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若在运动时发生了低血糖,立即停止运动,并立即进食随身携带的含糖食物;

注意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机体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在运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如头痛头晕、心慌、冒虚汗、全身乏力、胸闷憋气、下肢疼痛等)都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若休息后仍不能缓解,必要时应就近就医!

生命在于运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 

伏尔泰生平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日光浴等运动,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用自身的实践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