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们,您曾经是否也这样想过?
其实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像这样想的那么简单,它是有很复杂的发病机制的。
糖尿病发病机制图
那胰岛素跟糖尿病又有什么关系呢?
胰岛素就是我们人体自身分泌的用来降血糖的一种物质,而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的分泌胰岛素,从而导致了血糖的升高。请看下面两张图:
人体正常的糖代谢过程图
正常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故当体内血糖水平升高时能及时地分泌适量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保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而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则是这样子的:
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过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岛β细胞在发病前就因受到某些因素的损伤而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这样当人体血糖水平开始升高时,首先是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不足,再则是患者身体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不能被组织好好的利用),从而不能将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就最终导致糖尿病。
糖尿病=血糖高?
大部分人都可能简单地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粗浅片面的,因为血糖高只是糖尿病的冰山一角,正确的认识应该是这样子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那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还是看图直接点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可能大家对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喝水多、吃得多、小便多、消瘦)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糖尿病病人除了这些症状之外,还可能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如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还有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男性不明原因的性功能减退、阳痿者;下肢或手足麻木、烧灼、蚁行感;双下肢浮肿,小便出现蛋白尿;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等。有典型症状的患者通常会主动到医院就诊和治疗,而那些没有明显典型症状或症状不严重者,往往会过于忽视而没有及时就诊治疗,直至最后出现了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才来就诊,这就有点晚了,所以当您或您身边的人有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去医院就诊,以排查有无糖尿病。
那糖尿病是怎么诊断的呢?
我国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即可:
(1)有糖尿病的症状(多饮、多尿、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意时间,没有刻意不吃饭)静脉血糖≥ 11. 1 mmol/L;
(2)空腹(禁止摄入食物8 小时)之后测静脉血糖≥ 7. 0 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2 小时后静脉血糖≥ 11. 1 mmol/L。
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所以临床医生一般不会根据一次空腹或随机血糖高于正常值,就诊断糖尿病,往往需要做两次以上的检测,或者加做口服糖耐量试验来帮助诊断糖尿病。
我经常听人说他得的是2型糖尿病,那就是说糖尿病也是还分好几种是吗?
是的,WHO把糖尿病分成了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1型糖尿病常常在30岁以前就发病,因此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居多,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
那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治疗呢?
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
如果您得了糖尿病,首先请不要太过害怕,虽然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但是您也要明白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目前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合而称之为现代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只要把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代谢指标控制好,糖尿病患者就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关键就是要在出现糖尿病症状后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这些代谢指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