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腹痛、腹泻——也谈儿童诺如病毒感染

方希敏医生 发布于2023-02-25 00:20 阅读量3600

本文由方希敏原创

    近期门诊就诊时很多宝宝有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经过检查发现是诺如病毒感染。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诺如病毒。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一组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无包膜正链 RNA 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宿主物种,包括人类、狗、猫、猪、小鼠、绵羊和牛等[1]。人类诺如病毒是全球胃肠炎暴发和散发性腹泻的主要原因。随着儿童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诺如病毒感染已成为儿童急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每年估计有70 000–200 000 人死于该病毒感染。
人诺如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图
摘自Netzler NE, Enosi Tuipulotu D, White PA. Norovirus antivirals: Where are we now?
诺如病毒如何传播?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发生人-人传播,潜伏期为24-48小时。除了粪口传播以外,含有病毒颗粒的呕吐物飞沫能经空气传播;或者通过接触污染物均可以传播。与诺如病毒暴发有关的食物包括绿叶菜类、新鲜水果和甲壳类(包括牡蛎) [2]。在起病之后,粪便中排出诺如病毒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周,并且最初的24-48小时中排出量最大。如果患儿免疫力低下,则感染后粪便中的病毒排出可能会持续数月。所以即使临床症状消失,感染过诺如病毒的患者仍可能通过粪便传播。
哪些场所容易发生诺如病毒感染?
   餐馆、医院护理机构、学校、托儿所和社区中心、娱乐性水上乐园……等地方容易发生诺如病毒爆发[3]。所以在诺如病毒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上述场所,或者在这些场所一定要做好防护。
诺如病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在发病年龄上,儿童诺如病毒感染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年长儿也常有发生,比如今年深圳的诺如病毒感染很多就是学龄期儿童。
   诺如病毒潜伏期比较短,大多在感染后24-48小时(有时甚至12小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与大多数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比,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呕吐往往更明显。如果有腹泻,大多为中等程度(24小时4-8)。粪便一般无黏液及血丝。今年深圳患儿的主要症状也是腹痛与呕吐,水样泻并不常见。对于年长儿,常有全身肌酸痛、不适,有时还有头痛。有很多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有些甚至时高热。智利一项儿童诺如病毒感染研究显示,224例诺如病毒感染儿童有近90%的患儿出现呕吐,60%的患儿出现发热,水样泻持续5-7[4]。对于年龄小于12月的儿童和免疫功能受损患儿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如惊厥、脑炎等,所以对于这类宝宝一旦怀疑诺如病毒感染,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诺如病毒感染的诊断
   对于出现急性呕吐和/或腹泻的患者都应怀疑诺如病毒感染,特别是已经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患儿,通常推定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对于暴发期间的患儿更有可能感染诺如病毒,一般无需通过粪便检查确诊,但存在严重或持续性症状的免疫功能受损患儿可能需要检查。对于检查,粪便RT-PCR法是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手段。一项研究纳入了10,000余起暴发,上述标准对RT-PCR检出诺如病毒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92%[5]
感染诺如病毒的患儿如何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胃肠炎为自限性疾病,主要是给予支持治疗。而且也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故无需抗病毒治疗。对于支持治疗,主要是维持患儿体内水及电解质的平衡,如果存在脱水(如尿少、口渴、皮肤干燥等),能口服的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如果呕吐严重或者不能口服的,可以静脉补液。对于呕吐频繁,但没有脱水情况,一般不建议使用止吐药;但如果存在脱水等情况,而且宝宝年龄大于6月龄,可以使用昂丹司琼止吐治疗。另外,腹泻多的宝宝可以补充锌剂,有可能能缩短腹泻时间。
哪些情况需要住院治疗?
1.难治性呕吐或者反复呕吐胆汁;
2.存在严重的脱水状况;
3.口服补液无效;
4.存在神经系统异常(如嗜睡、惊厥等)。
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
   目前尚没有诺如病毒疫苗,故暂时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感染;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以及环境清洁消毒。对于手卫生,因为酒精无法杀灭诺如病毒,故诺如病毒感染患儿的照料者在清洁手部时应使用肥皂和水洗手,而不是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6]。对于环境清洁消毒,标准清洗剂消毒并不能清除诺如病毒,故在消毒被污染的表面时,应使用漂白剂或其他消毒剂[7]。对于需要密切接触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如家人有诺如病毒感染)的人,因为这些患儿的呕吐物含有病毒颗粒,能经过飞沫经空气传播,故需要戴口罩等预防。
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后何时可以恢复上学?
1.患儿能自行排大便到便池里,且每天大便次数最多不能超过正常2次,最好是腹泻症状消失;
2.患儿不再呕吐;
3.最好在临床症状消失超过48小时后。
参考文献
1. Chhabra P, de Graaf M, Parra GI,et al. Updated classification of norovirus genogroups and genotypes[J]. J Gen Virol,2019,100(10):1393-1406. doi: 10.1099/jgv.0.001318.
2. Bresee JS, Widdowson MA, Monroe SS, et al. Foodborne viral gastroenteriti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lin Infect Dis 2002, 35(6):748-53. doi: 10.1086/342386
3.Robilotti E, Deresinski S, Pinsky BA. Norovirus[J]. Clin Microbiol Rev,2015, 28(1):134-64. doi: 10.1128/CMR.00075-14.
4.O'Ryan ML, Peña A, Vergara R, et al. Prospe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norovirus compared with rotavirus acute diarrhea episodes in chilean children[J]. Pediatr Infect Dis J,2010,29(9):855-9. doi: 10.1097/INF.0b013e3181e8b346.
5. Lively JY, Johnson SD, Wikswo M, et al.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Profiles for Identifying Norovirus in Acute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 Investigations[J].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8 10,5(4):ofy049. doi: 10.1093/ofid/ofy049..
6.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Red Book: 2018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1st ed, Kimberlin DW, Brady MT, Jackson MA, Long SS (E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Itasca, IL 2018.
7 O'Ryan MG. Norovirus.up-to-date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