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婴儿慢性腹泻,该如何处理?

方希敏医生 发布于2022-05-07 23:11 阅读量976

本文由方希敏原创

    之前我已经谈了小儿腹泻。但在临床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宝宝长时间腹泻,给家人带来很大的苦恼。今天我们就谈谈小婴儿的慢性腹泻。
什么是小婴儿慢性腹泻?
    一般指小婴儿(通常是小于6个月婴儿)腹泻时间超过2周,大便量超过20g/(kg·d),有造口的儿童大便量超过30g/(kg·d),就称为小婴儿慢性腹泻。
小婴儿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食物蛋白诱发的直肠结肠炎,通常由母乳或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或者其他蛋白导致,这类婴儿无其他健康问题,且无呕吐和体重减轻等表现,通过无牛奶饮食或者无其他易过敏蛋白饮食试验可以明确。这个是小婴儿排血性稀便的常见原因
2.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ood protein-inducedenterocolitis syndrome, FPIES),临床表现为反复大量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急性情况下可导致脱水和嗜睡,慢性情况下可导致体重减轻和生长迟滞[1]。典型FPIES的症状通常始于婴儿期早期,在开始摄入牛奶蛋白或大豆蛋白后1-4周内出现。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常会好转。
3.感染性腹泻,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巨细胞病毒、肠道致病菌等感染导致,一般通过大便培养或者病原PCR等检查可以明确。
4.感染后腹泻,近期常有急性腹泻病史,因为黏膜损伤伴吸收不良而导致的持续性腹泻,可以尝试通过无乳糖饮食,很多会改善。
5.早产儿有时会因为坏死性结肠炎而出现腹泻,临床表现为水样泻或血性腹泻、腹部膨隆、喂养不耐受和体温不稳定[2]
6.其他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巨结肠病、先天性肠假性梗阻、先天性短肠综合征、先天性腹泻与肠病……等,这些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需要完善病理检查甚至基因检查才能明确。
大便性状的评估
   如果大便是水样的,且进食后就腹泻,常为膳食诱导性腹泻,最常为未吸收碳水化合物导致,可以通过氢呼气试验协助诊断,使用无碳水化合物的配方奶粉通常可以减轻腹泻。
如果大便水样,进食后就腹泻,但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不能缓解症状,应考虑为多种营养素吸收不良相关的疾病,如肠内分泌病(肠无内分泌症或内分泌障碍)和先天性短肠等,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如果大便是水样,但通过禁食后腹泻量没有任何变化,则考虑为分泌性腹泻,如先天性失氯性腹泻、先天性失钠性腹泻等。
如果大便是血性的,则考虑结肠炎可能,这常由过敏或者感染导致,可以通过大便微生物检查及过敏等检查以明确。
如何治疗?
    需要根据具体原因确定治疗方案。但在临床上最多见是过敏原因导致及膳食诱导性腹泻,这个往往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就能缓解宝宝症状。
参考文献
1 Caubet JC, Szajewska H, Shamir R, etal. Non-IgE-mediatedgastrointestinal food allergies in children[J]. 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17, 28(1):6-17. doi: 10.1111/pai.12659.
2 Frost BL, Modi BP, Jaksic T, et al. New Medical andSurgical Insights Into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 Review[J]. JAMA Pediatr,2017, 171(1):83-88.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6.2708.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