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坐诊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带小孩过来说小孩老是肚子痛,大多不是特别剧烈,但容易反复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甚至有些是让宝宝做某种不愿意做的事(如上学读书)或者吃饭时肚子痛,放假在家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痛,也不好判断是否是真的疼痛。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腹痛(肚子痛)。
腹痛可由腹腔内器官或腹壁上的躯体结构损伤或腹腔外疾病导致。按病程的缓急可以分为急性腹痛与慢性腹痛。
急性腹痛,临床上除了腹痛外,常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2岁以下宝宝通常无法描述清楚,只会哭闹,临床上往往不好判断;而大于5岁宝宝可以描述出疼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加重及缓解情况等。急性腹痛往往发作较急,症状也比较突出,家长大多都重视,一般会及时带医院就诊,较少会延误病情的诊治。
但是慢性腹痛,因为临床症状往往不是特别突出,很多对小孩平时生活影响也不是特别大,家长常容易忽视,在这里我就主要说说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是指持续或者间歇性腹痛时间超过2个月;慢性腹痛根据病因分为功能性腹痛与器质性腹痛。慢性功能性腹痛病是儿童和青少年慢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其机制可能涉及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1],与内脏痛觉过敏、疼痛阈值降低、直肠扩张后异常牵涉痛或进食后胃舒张反应受损有关[2];在多数情况下,腹痛定位不是很准确或位于脐周[3],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不太长(不超过1小时),往往能自行缓解,有时会出现如脸色苍白、恶心、头晕等自主神经症状[4],在应激状态时(如情绪激动)可出现症状加重。前面说的有些宝宝上学时就说腹痛,休息或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正常,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功能性腹痛。
对于慢性功能性腹痛治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心理干预提高宝宝的应对能力并减轻焦虑或压力,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等;
(2)不建议功能性腹痛的患儿限制饮食,但可能需在一定时间内避免特定饮食触发因素,如吃某些食物(如糖、梨、苹果)后出现腹痛,则在这段时间内暂时不吃这些食物;
(3)尝试使用益生菌、补充水溶性纤维等,便秘宝宝可以尝试益生菌+纤维素;
(4)对于有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宝宝,建议采用少食多餐且避免摄入可加重症状的食物、饮料和药物。
器质性的慢性腹痛是指有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慢性腹痛,这些器质性疾病包括消化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如乳糖)、乳糜泻、便秘(可能有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因) 、胃食管反流、肌肉骨骼疼痛(如疝、血肿、前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寄生虫感染、嗜酸性食管炎、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肿瘤……等。
如果存在以下症状,如体重减轻、吞咽困难、背痛、较长时间腹泻(每天至少3次稀便或水样便,持续两周以上)、皮肤改变(如湿疹、风疹或者荨麻疹等)、肝脾肿大、固定部位压痛……等,则需要重视,注意存在器质性疾病可能,建议带医院进一步检查,而不是一直观察。
参考文献
1 Boyle JT, Hamel-Lambert J. Biopsychosocial issues in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J]. Pediatr Ann,2001, 30(1):32-40.
2 Faure C, Wieckowska A. Somatic referral of visceral sensations and rectal sensory threshold for pain in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 J Pediatr,2007, 50(1):66-71.
3 Noe JD, Li BU. Navigating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through clinical clues, red flags, and initial testing[J]. Pediatr Ann,2009, 38(5):259-266.
4. Velasco-Benitez CA, Axelrod C, Fernandez Valdes L, et al.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and Joint Hypermobility in Children: Are They Related[J]? J Pediatr,2020, 218:114-120.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