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小板减少?
国际上将血小板减少定义为血小板数小于150×109/L,国内一般是指血小板数小于100×109/L就为血小板减少。
导致血小板减少原因有哪些?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血小板破坏过多及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最常见的疾病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如接种麻腮风疫苗)、微血管病变(如溶血尿毒综合征)、重大手术、巨大血管瘤、脾功能亢进、血管性血友病等;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的疾病有感染(如EB病毒、水痘病毒、微小病毒、严重细菌感染……等)、营养物质缺乏(如维生素B12、叶酸)、再生障碍小贫血、先天性骨髓衰竭、白血病、其它恶性肿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哪些血小板减少需要重视?
1. 如果小孩血小板数量如果小于20×109/L,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的风险;
2. 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黑便、尿红等);
3. 血小板减少伴有面色苍白、骨骼疼痛、持续性低热、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则可能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
4. 血小板减少伴有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较多包块(淋巴结可能)时,往往是白血病或者其他恶性肿瘤;
5. 血小板减少伴有白细胞增多或者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外周血涂片幼稚白细胞等,则需要警惕白血病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如果小孩存在上述情况,则需要重视,及时带医院进一步检查。
哪些情况可以先观察?
1.小孩存在发热等感冒症状,血常规提示血小板轻度下降(一般大于50×109/L),同时其他两系(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正常,也无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则往往是感染导致一过性血小板减少,可以暂时先观察,过几天复查;
2.既往已经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而且血小板不少于20×109/L,同时身上没有明显新发出血点,则可以先观察,注意避免碰撞,预防出血。
总之,如果自己小孩出现血小板减少,而家长自己又不能确定是否严重,最好带到医院给小儿血液专科医生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