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沉醉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句古典诗词的浪漫意境时,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霰”字。在自然界中,霰常发生在降雪前或降雪时,是形状近似球状或圆锥状、直径一般在2~5mm之间的雪状结构的冰相粒子。
而在眼科领域,同样有一个含有“霰”字疾病——霰粒肿。
霰粒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上下睑均可发生。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像霰一样的圆形肿块,大小不一,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又称睑板腺囊肿。它通常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导致腺体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进而刺激周围组织形成的慢性肉芽肿。
对于儿童来说,霰粒肿是一种特别需要注意的眼病。儿童的睑板腺较为发达,分泌物较多,如果睑板腺出口受阻,很容易形成霰粒肿。最初发病时,儿童可能只是在眼睑上发现一个小的肿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物可能会逐渐增大。
霰粒肿在儿童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结膜面型和皮肤面型。结膜面型的霰粒肿,其特征是结膜面呈暗红色,肿物不向眼睑皮肤面发展。这种类型的霰粒肿可以通过眼睑结膜面手术进行治疗,手术中医生会在结膜面做一个小的切口,将霰粒肿囊腔中的坏死变性组织刮出,手术后眼睑不会遗留瘢痕。
而皮肤面型的霰粒肿则更为复杂。这种类型的霰粒肿肉芽肿会向眼睑的皮肤面发展,肿物逐渐增大。肿物的囊腔中可以存在大量的血性坏死组织。皮肤相应会呈现紫色、紫红色、黑色等等。如果不积极治疗,最终囊肿可能会破裂,皮肤面会遗留一个大的不规则的瘢痕组织,严重的眼睑皮肤面缺损甚至会造成眼睑的外翻。
儿童霰粒肿的治疗中,对于小的或继发感染期的霰粒肿可以通过局部用药及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来促进囊肿的消散吸收。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霰粒肿有复发的可能,尤其是双眼多发的儿童。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儿童霰粒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手段,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应对它。让我们在欣赏“月照花林皆是霰”的美景时,也不忘关注孩子的眼部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明亮、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