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能看到我藏起来的抑郁吗?

唐建军医生 发布于2017-08-03 10:12 阅读量7083

本文转载自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藏起来的抑郁,你知道该怎么发现吗?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试图隐藏他们的抑郁。一些精明的人甚至能够巧妙地伪装好他们的症状,带着一张开心的面具与他人相处,几乎与正常人无异。这些人不想承认抑郁的严重性,他们坚信:只要继续生活下去,抑郁就能自然而然地消散掉。
此外,我们的文化也常常教导我们,面对那些情绪的黑洞,我们应该学会隐藏。我们不应频繁地讨论自己的抑郁,或者把这些情绪变成负能量,散发到朋友圈,传递给身边的人,成为别人的精神负担。
在个别的情况下,隐藏情绪并希望它“自我痊愈”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对大多数人而言,隐藏你的抑郁,只会将你悲伤与孤独的情绪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且得不到解决。
但是,同面对抑郁相比,普通人经常会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自己的至亲或好友遭受到抑郁的折磨,但他们可能一直在隐藏、伪装,不让别人发现。
我们识不破那些掩饰,不能施以援手。我们爱莫能助。
在这里,给你六个小小的提示。虽然它们不是绝对,但当你和亲友相处时,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些情况,请敲响你脑海里的警钟,认真分析一下,Ta是不是可能抑郁了?
睡眠、饮食习惯跟此前有所不同
当一个人开始改变他们睡眠或者饮食习惯时,事情就很有可能不对劲了。睡眠是良好的精神与身体健康的基础,当一个人开始频繁性地失眠,或者每天睡的越来越多时,很可能就是抑郁的征兆/症状之一。
还有一些人会利用饮食或者酒精来压制他们的情绪。他们可能会暴饮暴食,即便他们已经吃的很饱,因为疯狂进食可以帮助他们弥补内心情感的空虚与无助。酗酒则可以帮助掩盖那些因抑郁而伴生的悲伤、痛苦与孤独。有时候,一些人也会选择另一个极端:对进食失去一切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进食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也丝毫带来不了乐趣。
戴上一副强颜欢笑的面孔,且借口越来越多
我们都见过那种试图强颜欢笑的人,我们自身也时常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跟那些带着面具的人呆得越久,那层面具就会越来越薄,也越能被识破。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试图隐藏自己抑郁情绪的人,都会尽量不跟别人在一起呆的太久。除非是迫不得已,他们一般都能迅速搬出一些已经准备好的借口来拒绝社交,哪怕是与朋友一起逛街,吃饭等等。
识破那些抑郁之人所带的假面具并不那么容易。有时候你会在某一个瞬间瞥见一丝征兆,你也有可能在和对方某个谈话的间隙发现端倪。总之,警觉一点。
开始更多地讨论哲学问题
当你和那些隐藏了抑郁的人一起相处时,你可能会发现,他会越来越多地在你们的谈话中跟你讨论哲学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生命的意义,他自己的生命抵达到了哪一个阶段。
他们甚至直接承认自己偶尔有伤害自己或者死亡的想法。他们还会谈论生命旅途中的幸福之路等话题。
这一类的话题常常预示着这个人正在跟内心的各种黑暗想法做斗争,而他又不敢直接把这些想法分享出来,因此会曲折婉转地跟别人讨论类似话题。
会短暂地寻求帮助,然后立即停止
那些隐藏着自己抑郁的人,往往也在跟这种“隐藏”的行为作斗争。有时候,他们会放弃这种隐藏抑郁的努力,跟某些人谈论它。他们也可能会试着迈出第一步,预约一个医生或者治疗师。
但是,当第二天来临时,他们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了”。因为抑郁而去寻求帮助,正是表明他们承认自己真的抑郁了,而这恰恰是那些试图隐藏自己抑郁的人所不愿意面对或承受的。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脆弱不应该被别人看见。
会比平常更消极一点
这一点很显然易见。心理学家们将这个现象称之为“抑郁现实主义”,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个现象的存在。一个有着抑郁情绪的人,会对周围的世界有着更现实的认识,他们对于自己的影响力也有着更现实的认识。那些不抑郁的人,往往更乐观一些,也有着更多不切实际的愿望。比如他们在一个实验任务中会倾向于相信自己能够获得高分,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情绪比平时更紧张
那些隐藏自己抑郁情绪的人,在情感上比别人更具紧张感。比如说,可能平时他并不是一个爱哭泣的人,但在某次看电视或者电影的过程中被戳中了要害,会突然爆发哭泣。又比如,他本身并不爱生气,但他会在开车时突然大声怒骂某个超车的司机。又或者他是一个并不经常表达亲密感的人,却突然对你说他很爱你。类似的这些情况,都值得关注。
要知道,当一个把自己抑郁绝望的情绪紧紧地打包在一个“盒子”里时,他的其他情绪会更容易从缝隙里泄漏出来。他需要一些出口。
但是,然后呢?
当你看到了朋友的“伪装”,请理解他的痛苦,不要带着挑剔的、质疑的、训诫的眼光或语气与他谈论问题。  请静静地坐下来,好好和TA谈一谈。
又或者,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正是那个试图对别人隐藏自己抑郁与痛苦的人。那么,请面对它。
医生介绍:                                                                          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深圳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罗湖区人民医院心理科工作。
 
200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
 
对诊断和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健康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注意缺陷与多动症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