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症:竟然从发病到首次接受治疗需要12年?

唐建军医生 发布于2024-03-11 14:45 阅读量278

本文由唐建军原创

有病看医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但很多人由于对心理精神疾病了解不多,并且存在很多误解,因此很多患者饱受心理精神疾病折磨多年都不愿意去看。本文介绍的社交焦虑症就属于这种情况。

下面先给大家看国外插画师 Jenny Jinya 的一组图,感受下社恐患者的日常生活。

很容易口是心非

社交1很容易口是心非.jpg

害怕让别人感到不舒服

社交2.jpg

不敢轻易开口麻烦别人

社交3.jpg

最怕那些

要主动跟陌生人开口的活动

社交4.jpg

不说话的时候尴尬

真要开口的话更尴尬

社交5.jpg

每次要开口前压力都很大

开口后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社交6.jpg

家里来客人的时候

恨不得隐身

社交7.jpg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但就是没办法啊

社交8.jpg

也很羡慕大家

都那么开朗热情

朋友那么多

社交焦虑症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以在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回避社交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焦虑恐惧障碍。

在美国社交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3.3%,女性较男性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平均发病12年后才进行首次治疗,高达80%的患者从未接受治疗,22%的患者不能工作。

社交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社交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是显著而持续地担心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丢丑或有尴尬的表现,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拘束、紧张不安,因此常常回避社交行为。一些患者的眼神会控制不住的瞟别人,看别人是否在关注自己,不敢和别人有眼神对视。有些患者甚至认为自己的眼神会伤害到别人。

尽管患者意识到这种紧张和恐惧是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他们仍然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患者对即将参加的社交活动充满紧张不安,前一天晚上可能会出现严重失眠,反复预演活动场面,想象自己如何尴尬的参加活动。一些需要演讲的社交焦虑症患者可能会过度准备自己的演讲稿,提前很长时间做准备,无法做到临场发挥。很多社交焦虑症心理渴望参加社交活动,想通过参加活动能认识朋友,更好的展现自己。但由于患有社交焦虑症,受到这个病的折磨,他们有时候会临时给主办方电话或用其他方式告知,自己有其他的事情不能参加了。在鼓起很大勇气参加社交活动时,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和痛苦,有脸红、手抖、不敢对视、出汗、心慌等多种不同躯体症状。在尽可能完成必须的社交行为后就匆忙离去,这些回避行为可严重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职业功能和社会关系 。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患者不出门,长期待在家中。

在临床中有一些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较为单一,如有的表现为在开会或准备演讲时会很焦虑,有的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会担心出汗或脸红,以至于出汗尴尬的场景。有的患者表现为打电话时容易紧张,说话不流畅、结巴。因此有的患者会尽量避免打电话,主要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与别人交流。

社交焦虑症患者出现社交焦虑的场合多为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演讲、在他人的注视下签署重要文件、遇到异性,学校公司等公共场所、和陌生人见面交流等。有一些患者和陌生人交流正常,和熟人交流紧张。

什么原因导致社交焦虑症患者平均发病12年后才进行首次治疗,高达80%的患者从未接受治疗?

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以前精神医学主要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这类疾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焦虑与恐惧相关疾病如社交焦虑症、强迫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等疾病认识逐渐加深。其实这类疾病对人们的影响甚大,让很多人痛不欲生,更加痛苦。以社交焦虑症的患者为例,这类患者其实是想和别人一样有正常交往,有很多朋友,能自然的在公共场合做演讲、说笑、吃饭,不会出现脸红、出汗、手抖、说话短路、口吃、全身不自然等表现。

2、社交焦虑症患者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内向、害羞,加上本疾病的特点就是与人交往时会紧张,经常有不少人会尽量待在家里,让他去医院看病,这个行为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因此除非严重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了,他才会鼓起勇气愿意去看医生。

3、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不足,内科医生、全科医生接受的精神医学培训不足,对社交焦虑症了解不多,无法识别和转诊这类患者。

社交焦虑症如何治疗?

1、认知行为治疗 基本原则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对抗回避反应;并在此过程中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2、药物治疗

(1)SSRIs和文拉法辛: SSRIs(如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帕罗西汀等)和SNRI(如文拉法辛)是治疗社交焦虑症的一线药物,其短期(8-12周)疗效达到明显改善和临床痊愈的比例在40-70%。

治疗有效者需维持治疗6-12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在一年治疗后的有效者在第二年治疗后会显示出进一步的疗效。

(2)5-羟色胺部分激动剂,如坦度螺酮与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对于治疗社交焦虑症患者有较好效果。

(3)其他:苯二氮卓类受体药物如氯硝西泮等有明确的控制焦虑恐惧的作用,但不宜长期服用。

在我的门诊中,由于病人较多,心理治疗时间需要比较长,没有时间做心理治疗。一般我对社交焦虑症患者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都能取得较好效果。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我推荐他们去做心理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再过来找我做药物治疗。另外有一些患者我推荐他们购买一些关于治疗社交焦虑症的自助书籍配合抗焦虑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介绍: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深圳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职于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失眠门诊)。

200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你担心的病都是假的-健康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2019年1月出版发行)主译。

对诊断和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健康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成人ADHD、青少年多动症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