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抑郁症患者总是抱怨:
钱没少花,可这病总是反反复复,怎么都治不好。
药没少吃,可就是没有好转,有时候还加重。
......
为什么病情总是反反复复而治不好呢?对于这个困扰大家许久的问题,我们邀请了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心理科唐建军医生做了详细的解答,一起来听听吧~
01
抑郁症不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检查就能非常明确地下诊断,它的诊断多依据临床症状、病程特点、病史等综合考虑。
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失眠是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但这些症状并非抑郁症所特有的,还可以在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中出现。
如果仅凭部分症状,以偏概全,就很容易把其他疾病误诊为抑郁症。诊断不对,用药效果自然不佳,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因此,建议大家就诊时尽可能详细向医生讲述自己发病的整个过程。病情描述的越详细,越有利于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02
1. 自行减药
每种抗抑郁药都有特定的治疗剂量范围(如舍曲林治疗量为50~200mg/d),正常情况下,医生会结合病人病情,给出适合的治疗剂量,病人要做的是遵医嘱规范用药。
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因担心药物对身体造成伤害,没有按医嘱服用,而自行减量。药物剂量不足,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让病程拉长,自己更加痛苦。
2. 随意停药
有些人会因接受短暂治疗后疗效不佳,对医生和自己丧失信心而停药;有些患者会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过大而自行停药;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病情好转而停药。
事实上,无论哪种原因,随意停药都会造成病情的反复,加大后期的治疗难度。
3. 频繁换药
有些人服用抗抑郁药一两周没有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立马放弃,认为医生开的抗抑郁药没有用,这种行为非常不可取,因为抗抑郁药通常2~4周左右才起效。如果4周以上仍无明显治疗效果,可反馈给医生可考虑换药。
由此可见,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遵医嘱全病程(包括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规律用药很重要。只有足量、足疗程的治疗,症状才能得以控制,病情才能得以恢复。
03
很多人听别人用某一种药疗效好,就跟着换用一样的药物,结果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基因会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是导致药物治疗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唐建军医生介绍了一个例子,患抑郁症的小李曾经服用过舍曲林、氟西汀进行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李做了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氟西汀、舍曲林等疗效不足,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有明显的副作用,伏硫西汀、曲唑酮等可以按说明书使用。之前虽然遵医嘱服药但疗效不佳的原因,终于被找到。
根据检测结果,换用伏硫西汀2周后,小李情绪得到明显改善,1个月后能感受到快乐,很少出现负面情绪。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每位抑郁症患者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有效,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在找到合适药物的“试错”过程中,病情可能会反复,而药物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减少“试错”的成本。
04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难免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比如,职场压力大、失业、父母长期争吵、夫妻冷战、婆媳矛盾、离婚等。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患者一直处在应激状态,可引起情绪的变化,继而造成病情的复发。
为了避免因外界环境而造成的病情反复,你要学会正确看待它们,向关心你的人寻求支持,也可以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或离开那个环境。若尝试过很多方法还不能缓解,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忙。
05
家人抱有偏见,冷嘲热讽,认为患者只是想的多,是装的,是承受能力太差。这些责备会让患者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
另外,家人若对抑郁症认识不充分或不正确,或轻信不真实的医疗广告,未能及时带患者就诊,或者未征求医生的意见,自作主张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也会导致疾病复发。
因此,作为家属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爱与理解,让患者心情愉悦,对病情恢复十分重要。
06
研究表明,每日坐着的时间越长,出现抑郁的风险也就越高。
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适量运动很有必要。
研究已证实,仅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可以改善抑郁情绪和快感缺失。
另外,指南指出运动可以作为药物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所以,为了促进病情的恢复,我们要多动起来。
07
研究表明,睡眠节律紊乱容易造成抑郁症患者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容易引起抑郁焦虑的问题。
因此,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睡眠恢复正常是很重要的。
除了自我调整外,阿戈美拉汀对于伴有失眠或睡眠节律紊乱的抑郁症患者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帮助调节睡眠节律。
拓展阅读→医生说|千万别熬夜了,小心抑郁症找上你
写在最后
抑郁症的治疗要经历一段比较漫长的旅程,希望大家都能正确对待,积极远离上述导致治疗不佳的原因,相信自己最终会打败抑郁症这只“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