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你好,我是心理界乖巧的喜猫。
2022年11月3日,一款名为“若欣林”的创新药获批上市,它是我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原创一类新药。
该药的研发由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药学院教授田京伟主持,多名药学院教授分工协作,烟台大学、绿叶制药以及众多临床协作方共约500余名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前后历时12年进行研发,终于问世。
先来看一下快讯:
其中,烟台大学主要负责基础研究的重点,包括靶点发现和临床前概念验证,绿叶制药则主要负责开发研究,包括药物制备和质量控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等。
通过校企联手的产学研机制,把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企业的需求、平台、资金、经验与高校的基础研究、科研人才优势深度融合,提升了转化成功率。
新药不仅同时作用于3个靶点,即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转运体,还对3个靶点实现了不均衡抑制的临床转化,解决了“一把钥匙同时开三把锁”以及打开幅度和角度的问题。
通过同一款药物,针对不同靶点,实现强度不同的作用,一直是全球研发的难点。而本次中国团队对这一难题的克服,可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就像项目参与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张鸿燕教授在新药面世后表示的那样:“若欣林”作为第一个完全由中国临床专家主持主导完成的1类抗抑郁新药的大型验证性临床研究,不仅是我国精神药物研发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且也让全球抑郁治疗领域有了“中国力量”。
要知道,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抑郁症的认知越来越深,人们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也逐渐变得积极,促进了抗抑郁药物产业规模的扩大。
2020年,我国抗抑郁药物的市场规模为109.4亿元,增长率为16.01%,增长迅速。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市场上的抗抑郁药几乎皆由跨国药企研发,本土药企产品则以仿制为主。
可以说,“若欣林”的问世,打破了我国抑郁药物治疗领域里跨国药企的“垄断”地位。
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们对抑郁症的病因并没能完全搞清楚,所以大部分抑郁症药物对抑郁症的治疗也非常有限,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标准药物治疗后仍未获得应答。
现存市面上的抗抑郁药大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以目前较为流行的SERT抑制剂类药物为例,其主要靶点是血清素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其实有严重的局限性,包括:
第一,时间长,它们至少需要2周才能生效,比如经典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需要2-4周才开始显现疗效;
第二,效果不具普遍性,效率低、疗效不稳定,只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恢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们有广泛的副作用,甚至导致了部分患者的自杀。
而“若欣林”则可以同时针对3个靶点实现强度不同、比例不同的不均衡抑制,大大地提高了治疗效率和作用。
据临床研究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地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发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这是目前全球已上市的抑郁症治疗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有望改善当前该疾病治疗现状,促进患者重新回归并融入社会。
对于广大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福音。
要知道,抑郁症已经成为了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
WHO预测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则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在我国,抑郁发病年龄高峰为20~60岁,职场脑力密集型打工人占绝大多数。
同时,数据显示,60%到80%的围产期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社会新闻报道中,更年期女性抑郁占比30.3%。
由北京安定医院牵头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历经近9年的研究,对全国73000多名6~16岁少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显示:
青少年抑郁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0%,初中阶段检出率为30%,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则高达40.0%。
综合来看,抑郁症不仅罹患者众,遍及多个年龄层,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倾向。
针对日益严重的抑郁症问题,我国的许多科研人员和药企,也在积极地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产品,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根据国家药监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4日,国内共有17款抗抑郁症1类创新药在研。
不过,喜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虽然抗抑郁药物对于抑郁症意义非凡,从最初的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到以百忧解为首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作为治疗处方,它们不仅仅是 “偶尔治愈” 的希望,其疗效本身也促成了抑郁症之为疾病的定义。
而且,抑郁症的成因,不仅仅只有生理上的原因,还有各种社会因素,《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就显示:有86%和68%的患者认为: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情绪压力和家庭亲子关系;其次是亲密关系和职业发展,分别占45%和35%。
就像喜猫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的:
一款无副作用、快速起效的药物,固然是抑郁症患者的重大福音,但一味依赖药物,忽略掉导致抑郁症的社会原因与其他因素,并不能真正解决抑郁症困境。
真正战胜抑郁症,我们不仅需要有药物治疗,还要有心理治疗,更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共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