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儿科临床面临的思考

万力生医生 发布于2021-03-08 22:52 阅读量7286

本文由万力生原创

当前新冠疫情逐步由高峰期转入控制期,但疫情的阴影一时难以抹去,儿科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状态:感冒、咳嗽、肺炎、呕吐、腹泻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流感、手足口病也不流行了,感染科、呼吸科的医护人员比病人还多,儿科医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尴尬的局面。

一、整体遇“冷”

1、就诊人数急剧减少;

2、感染性疾病减少;

3、呼吸系统疾病减少;

4、床位使用率减少。

二、刚需骤“降”

带口罩,学校停课,“宅家”,相互交叉感染的机会少了,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更为精心,儿童患病人数比以前大大减少,就医需求大量减少。

交通管控等因素,外埠患者比例明显降低。

三、疾病谱变化

在儿科整体“遇冷”形势下,但是生长发育、内分泌、营养、血液肿瘤、外科、疑难疾病、慢性病,表现得较为“坚挺”。

四、心理行为问题加重

智能手机成瘾、互联网成瘾等是与儿童焦虑、抑郁症程度相关。学校停课,“宅家”,加重了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加重了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原有的问题。

五、养生保健受重视

疫情期间,通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儿童生病明显减少,呼吸道、消化道、手足口病等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下降50%以上,充分体现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意义。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方法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素质、安全意识、保健习惯。

六、中医药迎来了机遇

疫情之下,给中医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医显著疗效,促进中医的再次发展。中医适宜技术成为引领中医儿科发展的金字招牌,中医食疗广泛应用在小儿体质调理中。

七、线下医疗转变为线上医疗

“互联网医院”的异军突起,线上问诊、咨询,部分医院还实现了线上复诊和处方流转,这些都改变了以往的就诊模式。

八、自媒体成为医患沟通的平台

抖音、头条、公众号、视频号,把正确的育儿、保健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将儿科的资讯传递给家长朋友们。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