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乍暖还寒,怎样预防呼吸道疾病?

万力生医生 发布于2021-02-02 23:07 阅读量8967

本文由万力生原创

“惊蛰”到,春雷响,“蛰”伏的虫子,“惊而出走”。

“惊蛰”时节气温二大特点:一是乍暖还寒,冷空气不断来袭,昼夜温差大;二是雨水变多,空气潮湿,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活跃,是感冒、流感、鼻炎、咳嗽、肺炎的高发期。

深圳市儿童医院万力生主任,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了“惊蛰”时节的养生方法,教会家长怎么做,才能预防呼吸道疾病,家长朋友们赶紧看看吧!

第一、注意孩子保暖,穿衣要“春捂”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惊蛰”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第二、早睡早起,温水洗漱,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生活的习惯,起床后用温水洗漱可以让人更加精神,这也是避免的“春困”的办法。

室内通风干燥。防止室内病毒密度高、细菌滋生,避免风湿疾病。

第三、运动前要热身

保护肌肉和筋骨免受寒冷的伤害。

第四、饮食清淡温和,多饮水


入口的食物最好是暖食,不吃冰冷食物,清淡饮食还能护肝健脾。早期风寒感冒时可以用苏叶、葱白、生姜煮水、煮粥喝。

1.神仙粥   大米50~100克,生姜3克,入砂锅同煮1~2沸,再放入连须葱白5~7段,稍煮即可。此粥要趁热服,食后宜盖被,以微微出汗为佳。

2.姜糖饮   生姜10克(洗净),切丝,放入水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浸泡5分钟,再调入15克红糖,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

若出现发热等入里化热表现,可以用金银花、蒲公英、大白菜根、大葱根、芦根等煮水、煮粥喝。

3.三根汤   大白菜根3个,大葱根7个,芦根15克,用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2~3天。可辛凉解表,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

4.红萝卜马蹄粥   红萝卜150克,马蹄(荸荠)250克,大米50克。红萝卜切片,马蹄去皮拍裂,与大米一同煲粥,,粥成后,以少许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适用于风热感冒。红萝卜含β-胡萝卜素,可保护上皮组织和呼吸道黏膜,能抵抗感冒。

对于喝药困难的宝宝,也可以用煎药的水泡脚。

第五、缓解感冒的小儿推拿手法


第一步:开天门:(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线呈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至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5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二步:推坎宫:(定位:自眉头沿眉梢呈一横线,操作:分推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称推坎宫,又称分阴阳)5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三步:揉太阳:(定位:眉后凹陷处。操作:①: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②:用中指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5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四步:揉耳后髙骨(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耳后入发际髙骨下凹陷中)5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五步:推上三关(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呈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两指螺纹面自腕推向肘)30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六步:掐揉二扇门(定位:手背部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处。操作:①用两拇指指甲掐本穴,称掐二扇门; ②用单手食、中两指指端,或两拇指桡侧偏峰按揉本穴(宜重而快),称揉二扇门)30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七步:清天河水(定位:前臂内侧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螺纹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300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八步:拿风池(定位: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陷中。操作:以一手拇指或食、中两指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3次。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六、缓解鼻炎的小儿推拿手法


第一步:按揉迎香穴,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先按压5秒钟,再按揉1分钟。

第二步:按揉鼻通穴,鼻通穴在鼻孔两侧,鼻唇沟上凹陷处,先按压5秒钟,再揉1分钟。

第三步:搓揉鼻两侧,用食指在鼻子两侧来回搓揉200次左右,以搓热为度。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在做鼻炎的小儿推拿操作之前,可以在鼻两侧的鼻通穴、迎香穴,涂上抗敏通鼻冷敷凝胶,效果会更加明显。

上述三个步骤,要循环5次,为一次鼻炎操。注意,推拿的力度也要掌握好,千万别推破皮肤。 

最后,提醒长期患鼻炎的孩子家长们,要随身携带抗敏通鼻凝胶,常做鼻炎操,鼻塞、鼻痒、打鼾、张口呼吸不再有。

第七、注意4种物理降温是错误的


1、冷毛巾敷额头:毛巾降温速度慢,等上1-2个小时也未必见效,还有,太冷还会诱发惊厥。

2、捂汗:很多人认为发热后给宝宝捂汗,病就能好得快,这样的方法其实医学界并不推荐。实际上,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包“蜡烛包”的方法不仅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骤升,甚至引起高热惊厥。

发热要经过三个阶段 :发冷、发热、发汗。只有在发冷的阶段才应该为宝宝添加衣物,在发热的阶段应该减除衣物才对,而在发汗的时候则可以穿一件比较宽松的衣服,以利于排汗。还可以用毛巾进行温水擦浴,水份在蒸发时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

3、酒精擦浴:高浓度酒精会引起皮肤收缩出现寒战,不仅不利于散热,还会引起更加强烈的不适感,酒精的量控制不好,还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4、退热贴:只是凝胶中含有的水汽起到的表皮降温,与冷毛巾相似,效果甚微。

怎样物理降温,才是正确呢?

别着急,这就给大家介绍一款冷敷降温凝胶,由植物精油,结合现代独特工艺,吸收更快,涂于额头、太阳穴、左右颈总动脉、腋窝、肚脐、大腿内侧、腘窝、小腿内侧等皮肤表面,每个部位可反复涂抹2-3次,可快速给宝宝的身体降温。如果实施小儿推拿退热效果会更好。不含任何激素或刺激性物质,不伤人体肝肾等脏器,不会产生抗药性,如遇孩子反复发热或涂抹后退热效果不明显,可连续涂抹。

第八、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旦孩子体温超过38.5℃,需要使用退热药,如泰诺林、美林。假如出现发热不退,咳嗽加重,精神不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儿童的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规定剂量服用,不能随意加减。特别提醒家长需留意药物成分,如果不同感冒药中有相同的成分时,不要同时服用,容易引起药物过量。

另外,不可自行使用抗生素,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因为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反而影响治疗,并容易产生抗生素耐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