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请勿入以下误区:

曹敬梅医生 发布于2024-11-17 19:43 阅读量348

本文转载自厦门市第三医院订阅号

                深圳哈铂:曹敬梅

发热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体温升高能够加强机体代谢,抵抗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同时还能加强肝、肾、汗腺等功能,加速机体对有害物质的处理和排泄。

1.滥用抗生素

    对于反复发热的孩子,有些家长一就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打点滴,认为抗生素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抗生素不但可能没用,还有可能带来副作用。

    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而在临床上,很多孩子的发烧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比如流感

滥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1)身体容易产生耐药性,今后再次发生感染的时候,就难以达到原来的效果。(2)影响儿童的胃肠功能,导致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3)抗生素常常需要经过肝肾代谢,因此滥用抗生素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2.盲目使用退烧药

    临床建议当儿童体温≥38.5℃,或者体温未达到38.5℃但是出现头痛、头晕、精神状态不佳等情况时,及时使用退热药。对于未达到相应体温且精神尚可的儿童,建议早期观察,并做好物理降温。不要盲目使用退热药。

3.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俗话说“关心则乱”,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精神不好就很着急,喂了西药喂中药,甚至盲目相信各种偏方,导致孩子吃的药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实际上,药吃得越多不代表病好得越快,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擅自叠加用药、增加药量,容易导致药物毒性增加,从而耽误病情。

4.强行捂汗退热

    有的家长在孩子发热时,强行用被子捂汗,认为可以起到退热效果。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反而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出现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般来说,如果发热时孩子出现寒战、四肢手脚冰凉,可以适当衣物保暖,或者热毛巾擦拭手脚。但当患儿四肢转暖或者全身体感热时,就要及时松解衣物,必要时可使用退热贴,并紧密关注孩子的体温及舒适感。

5.喂药方式不当

    面对孩子哭闹时切勿强行喂药,以免引起孩子呛咳,甚至窒息。另外,趁儿童睡眠时给药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经,有可能会条件反射引起喉部痉挛。

6.随意使用成人药

    儿童还在发育阶段,很多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完善,器官对药物的清除和解毒能力都不如成人。因此,随意使用成人药,有可能会因此影响儿童的肝肾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7.用了退热药,就不会发生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指发热引起的抽筋,主要发生在孩子体温急剧上升阶段,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

    热性惊厥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临床常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尿路感染及遗传基因。目前的研究表明,吃退热药可以适当减少体温急剧高热所致惊厥的机率,但不代表可以完全预防,因此对于有发热惊厥史的儿童,还是要尽早就医。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