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哈铂:曹敬梅
变应性鼻炎(AR)是鼻黏膜接触吸入性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鼻黏膜炎症,为I型变态反应,在亚洲的患病率为38%,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鼻痒等,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主要体征包括鼻黏膜苍白、肿胀,下鼻甲水肿和鼻腔水样分泌物,部分AR合并哮喘、慢性咳嗽等下气道疾病。
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变应原的检测阳性结果做出。临床上分为轻中重。临床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变应原检测、鼻分泌物涂片、灌洗细胞学检查、鼻激发试验、鼻阻力测定、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视觉模拟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等。
治疗:1.患者教育:是提高其依从性和疗效的关键。包括:发病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减少变应原接触的方法、AR与哮喘相关的医学知识、药物治疗目标和使用方法、联合治疗方案的目的和意义、长时间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等。
2.药物治疗:(1)鼻用糖皮质激素(INCS),是治疗的一线用药。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根据药物不同,1—2次/日喷鼻,持续2—4周或更长,之后根据症状是否完全控制逐渐调至最低维持量。2010年AIAR指南指明合理使用INCS不影响儿童生长,无老年人白内障、股骨头坏死等不良反应。(2)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二代的抗组胺药可以降低一代抗组胺药的头晕、嗜睡、乏力、口干的副作用。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卡巴斯汀。(3)鼻用减充血剂:鼻塞严重时可以使用,小于3—7天。儿童使用需要稀释。(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可部分减轻炎症过程中白三烯增多所引起的鼻塞、多涕症状。如孟鲁司特,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儿童4或5毫克,每天一次口服,至少2—4周,伴下气道炎症者应酌情延长。但单用LTRA控制AR不如单用INCS。
3.温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侧75毫升/次,1—2次/日。嘱患者采用正确的冲洗方法,避免用力过度,将水冲入中耳。
4.特异性免疫治疗:全球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指南强调,皮下及舌下免疫治疗均需不少于3年。
5.外科治疗:若因鼻中隔严重偏曲、下鼻甲肥大(以骨性为主)、儿童腺样体肥大、鼻腔狭窄等,在药物控制鼻部炎症后鼻塞仍无改善的患者,可在慎重评估后选择手术。
摘自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7月11日第97券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