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吐纳调息练习方法
一、姿势
以坐姿为首选,站姿为次,步行姿再次,卧姿最次;
坐姿中以盘腿坐为佳,包括单盘、双盘,体弱或年龄较大无法承受持久盘坐者可以选择自然坐姿,双腿自然分开垂立双足踏地,可选有软扶手的靠背椅垂坐,垂坐时双腿双足不承力处于完全自然下垂和地面接触的状态,垂坐时宜后背自然直立,保持头颈脊柱垂直一线,但非刻意挺直腰背,腰背立而微晗直而不僵,最好腰背不依靠椅子后背,体弱者也可保持腰背直立而依靠于椅子后背,依靠时后背应椅子后背紧靠而后腰与椅子后背间会有微小不超过一指宽的缝隙,同样也非刻意挺直保持微晗不僵的直立状态即可;坐姿时双臂自然垂放于双侧而双手可结禅定印(左手掌心向上在下,右手掌心向上叠于左手上,双手拇指指尖相接)扣于肚脐下三指处(丹田处);头颈直立,挺胸而下颌微收;
采取站姿时,身体直立,上身同坐姿,双腿自然分开,双脚尖向前,间距同肩,不宜挺直双腿,双膝微屈,以感觉舒适而不僵为佳,双手同坐姿;
采取步行姿时,以缓慢节律的慢速步行为宜,步行时上身姿势同站姿,双手自然摆动两侧;
二、环境及要求
坐姿、卧姿以安静通风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为宜;站姿、步行以通风温度适宜室外环境为宜,站姿时不宜暴露于阳光下;除步行姿态外,其他几种姿势均需要自然闭目;
三、呼吸调息及注意事项
无论何种姿势,呼吸频率都需做减息调整,即降低呼吸频率,正常平静状态下人的呼吸频率(一呼一吸为一次)大约在20次/分钟,呼吸调息时需适当放慢呼吸,通常可以减慢到12-15次/分钟左右,减息时需要适当减慢呼与吸的速度,出于生理机制,吸气与呼气分别是呼吸肌主动收缩和被动松弛舒张的过程,因此吸气是一个紧张过程而呼气是一个放松过程,所以减息时以吸短呼长为主要调节原则,可以按照1:2或1:3或1:4的大致时间比例来调节吸气:呼气的时间,初时可以1:2,随着调息越来越熟练可以逐渐延长呼气时间比例从而达到呼吸减息目标;
同时为达成呼吸减息以及吸短呼长,呼与吸的动作也可采取‘鼻吸气,口吐气’的方式进行,即吸气时气流由鼻腔吸入,呼气时由口腔呼出,呼出时如口唇吹口哨般以唇间细缝让气流均匀细长如溪流潺潺流水般吐出气流;
呼吸过程适宜佐以意象想象,吸气时通过感觉和想象略微清凉的空气进入鼻腔流入气管流过喉咙进入胸膛并如甘露扩散至腹部丹田,呼气时可以感觉和想象全身的残混代谢浊气汇集到胸部肺部涌入气管经过喉咙通过口腔由口唇间吐出体外消散到空气中;
呼吸过程中适宜配合以逆腹式呼吸的胸腹呼吸方式调节,即吸气时胸廓自然隆起而腹部收缩,可以想象丹田散发吸收之力腹部自然回缩,呼气时胸廓自然回缩而腹部膨隆,可以想象丹田气团扩张膨胀腹部被膨起;
如采取步行姿时,可将呼吸节律与步伐节律结合,如吸气时迈2步,呼气时迈3-4步,熟练后可以放慢步点速度以步伐速度带动呼吸减息,比如吸两步呼四到六步,具体步伐与呼吸的结合可以自行摸索形成适合自己的节律,但原则以达到减息为目的;
呼和吸的过程中,首先以舒适自然为前提,不要求过度或刻意控制比例,吸气时自然吸气适当放慢,吸气感觉已吸饱即可开始呼,放慢呼气,呼气感觉已经呼净即可自然吸气,呼与吸不要求深呼吸,忌讳刻意深呼吸;呼与吸之间可以自然停顿也可以不停顿,忌讳刻意憋气或屏气。
四、时间与频率
呼吸调息宜选择在每天的子午两时附近时间为佳,即每天的夜间11时至凌晨1时之间(子时)和每天午间11时至13时之间(午时),每天子午两时各自行功一次,每次呼吸调息静坐时间不少于15-20分钟,因为时间过短无法入静达到调节作用,调息时间无严格上限,初始练习一般都不会超过60分钟,熟练之后可以调息静坐超过1小时,但作为日常自我调息减压不建议过长静坐,以1小时为上限即可。大多每天坚持练习2次,经过10天左右可以达到熟练。
五、其他注意事项与辅助措施
初练时容易注意力分散或走神,如意识到自己走神不必自责,因为几乎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完全不走神,意识到了不必评价和分析自己走神原因,只是把注意力调整回来继续进行呼吸调息即可。忌讳要求自己注意力完全集中,不开小差。
在私密环境中行功时,可以播放一些慢节奏的舒缓的空灵音乐,音乐不宜有语音内容,以纯音乐为宜;如在室外环境可以选择轻便的耳机佩戴以辅助行功练习。
呼吸调息收尾时,宜首先恢复自然的平常呼吸,可以双手叠加按于丹田顺时针圆圈按摩10圈,然后睁开眼睛,双手双腿自然活动几下,然后进行正常其他活动,忌讳突然结束或突然由呼吸调息状态直接睁眼或突然站起改变姿势。
通常开始练习调息以坐姿开始为宜,如无特殊原因通常不选卧姿,卧姿练习此法容易睡着,坐姿练习时也有时会容易入睡,练习时以保持清醒和放松为宜,不宜把呼吸调息练习方法作为促进睡眠的方法来使用,如感觉非常困倦而反复瞌睡,则需要中断练习而直接睡觉。
坐姿练习熟练后可以采取站姿练习,站姿练习熟练后可以采取步行姿势练习,少数人步行姿练习熟练后可以以此方法融入到慢跑或游泳等有氧慢运动中可获得极佳运动入静与放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