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也有睡眠障碍吗?

杨祥正医生 发布于2020-11-19 10:17 阅读量7002

本文由杨祥正原创

    睡眠障碍不只是成年人的“专利”,同样也会发生在0-12岁的小儿身上 。当然,小儿睡眠障碍不像成年人睡眠障碍那样,以入睡困难、早醒为主,是以有效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降低,睡觉喜翻动,趴着睡,磨牙为主。也可以出现夜间哭闹不止、不易安静、夜惊、梦魇、梦行症等。

    儿童标准的睡眠时间是:1-3岁每天保证12-13小时睡眠;3-7岁每天保证10-12小时睡眠时间;7岁以上每天保证9-10小时睡眠时间。 但是近年来儿童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及睡眠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孩子的体质和身心健康。

    儿童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睡眠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和体格生长,相反,睡眠不足会引起脑细胞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同时,睡眠不足也会破坏海马状突起的机能,而这是大脑内负责产生新记忆的区域,因此睡眠不足会降低儿童的记忆力,影响大脑发育。并且会使孩子的负面情绪增多,影响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焦虑和其他类型的情感问题。

     人体在睡眠期间,大脑、胃肠道以及相应的脏器会分泌、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激素和能量物质,以供人体维持生存、发育、脑力思维和体力活动。正常情况下,人在睡眠时,心率呼吸会减慢,体温和血压会下降,基础代谢会减低,尿量会减少,胃液分泌会增加,从而使人的体力得到恢复,而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人体力很难恢复,处于疲惫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及生长发育迟缓。

     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率是白天的3倍。一般孩子在晚上9点睡觉,半小时到1个小时进入深睡眠,到晚上10点左右呈现高峰值,因此,保证夜里足够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深度,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如果晚上9点后儿童还未能入睡,会降低其生长素的分泌量,严重影响其长个。

     我们中医认为,睡眠障碍主要因食积、脾寒、心热、惊恐所致。食积者,“胃不和则卧不安”。小儿饮食不节,内伤脾胃,运化失司,乳食积滞,积滞生热,热扰心神,故入夜而啼。脾寒者,常因其母素体虚寒,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因其母贪凉,哺乳期间,喜饮生冷;或护理小儿失慎,喜食生冷之物。导致腹部中寒,寒冷凝滞,气机不利。夜属阴,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心热者,常因孕妇脾气燥急,或平素恣食香燥炙之物,活伏热郁,内踞于心,胎儿在母腹中感受已偏,出生后又吮母乳,内有蕴热,心火上炎,积热上扰,则心神不安。故夜见烦躁啼哭。惊恐者,心主惊,心藏神,小儿心气怯弱,智慧未充,若见异常之物,或闻特异声响,而引起突然惊恐,惊则伤神,恐则伤志,致使心神不宁,故在睡眠中发生惊啼。

     治疗方面可健脾消食,安神定志。中医应用小儿推拿按摩、 穴位敷贴、安神益智散足浴、艾灸及口服中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注意事宜:(1)保持室内安静,避免惊吓。(2)腹部保暖。(3)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