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的诊疗

周厚杰医生 发布于2024-01-17 17:17 阅读量628

本文由周厚杰原创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1.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2.面肌痉挛需要与双侧眼睑痉挛、梅杰综合征、咬肌痉挛、面瘫后遗症等面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进行鉴别。

3.术前电生理评估有助于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和客观了解面神经与前庭神经的功能水平。面肌痉挛病人在接受微血管减压(MVD)手术之前必须进行影像学评估,最好选择 MRI 检查,对于无法接受 MRI 检查的病人应该进行头颅 CT 扫描。MRI 检查的意义在于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MRI 检查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明确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甚至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4.药物治疗 ①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 (得理多)、奥卡西平以及安定等。

5.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主要应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手术失败或术后复发、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病人。

6.微血管减压:手术适应证: ①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 CT 或 MRI 排除继发性病变。②面肌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手术意愿强烈。③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出现疗效差、无效、药物过敏或毒副作用时应积极手术。④MVD 术后复发的病人可以再次手术。⑤MVD 术后无效的病人,如认为首次手术减压不够充分,而且术后 AMR 检测阳性者,可考虑早期再次手术。

7.面肌痉挛术后疗效判定标准,共分四级:①痊愈 (excellent):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②明显缓解(good): 面肌痉挛症状基本消失,只是在情绪紧张激动时,或特定面部动作时才偶尔诱发出现,病人主观满意 , 以上两级均属 “ 有效 ” 。③部分缓解(fair): 面肌痉挛症状减轻,但仍比较频繁,病人主观不满意。④无效(poor):面肌痉挛症状没有变化,甚至加重。对于无效和部分缓解的病人,建议复测AMR,如果 AMR 阳性则建议尽早再次手术;相反,如果复测 AMR 阴性,则可以随访或者辅助药物、肉毒素治疗。

8.手术并发症防治:脑神经功能障碍:脑神经功能障碍主要为面瘫、耳鸣、听力障碍,少数病人可出现面部麻木、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复视等。小脑、脑干损伤 :MVD 治疗面肌痉挛有 0.1%的病死率,主要是由于小脑、脑干损伤,包括梗死或出血。其他并发症:脑脊液漏,部分患者术后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状呕吐,同时血压偏低、脉率加快,放低头位后症状可缓解。其他如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平衡障碍、切口疼痛、远隔部位血肿、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面肌痉挛的根本原因是血管压迫面神经,打针、针灸等治疗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在治愈的同时,保留面神经功能。具体方法是:在患者耳后钻开1.5~2.0厘米直径的小孔,在显微镜下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将其游离,用特氟龙棉片将压迫血管与神经隔开,从而消除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面肌痉挛就会消失。该手术最多见并发症是听力障碍,面瘫,其发生率在2%~5%左右。

从理论上讲,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有效率95%,对手术者的要求高,术者的经验不足可能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是深圳地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开展比较早,手术量比较多的科室,总体效果良好。

创作者:周厚杰

本文参考文献为2014年《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