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脑动脉瘤 要不要做手术

齐辉医生 发布于2018-04-11 15:37 阅读量7450

本文由齐辉原创

要不要做手术之:发现了“脑动脉瘤”要不要做手术



    门诊或在病房,经常有人拿着CT或者磁共振片来问我,“(因为某某某不相干的原因去做检查)发现了一个脑动脉瘤,要不要手术呢?”


   发现脑动脉瘤,要不要手术,这是个问题。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面对没有医疗常识的朋友、“百度专家”或者其他领域的医生同行,既要把问题说清楚,又要打消她(或他)心里的顾虑,三句两句有难度。尽管有时一天要重复十几次,我还是希望能耐心说清楚。


   脑动脉瘤不是肿瘤,也谈不上恶性良性之分。那么它是什么呢?打个比方,如同小区里给草坪浇水的胶皮水管一样,血液也是循环往复流淌在“人造胶皮水管”之中。可能由于血流量大或者年久老化、或者“购买”之初就是水货等等原因,这个“人造胶皮水管”在某些地方局部凸起了,“鼓包”了,变薄弱了,就是动脉瘤。简单的说,脑动脉瘤就是脑动脉血管上的泡样凸起。


   脑动脉瘤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破裂出血,短时间内(一两个小时、一两天或两周)反复的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脑内大出血,死亡率极高。这正是其恐怖之处。动脉瘤引起的颅内出血是急诊科最常见危重病患之一。更远的不说,早几二三十年以前,大小医院急诊科、脑外科,都接诊大量动脉瘤导致的出血病患,多数情况都无能为力,——绝症。那个时候,尤其是国内,脑动脉瘤像是动画片里的恶龙,肆无忌惮的嘲弄无助的医生。最近一二十年,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工作者的迎难而上,神经外科医生已经逐渐掌握了屠龙之术。可以说,只要给我们机会,就能还你一个不错的结果。这里说的机会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脑细胞是不能再生的,所谓的“机会”就是在脑组织没有严重的坏死之前及早解决问题。当然,屠龙就要手术,手术就要“动刀动枪”,风险性大,需要家属当机立断,另外还要一笔不菲的资金,这也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总体算下来,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动脉瘤出血,能有一个不错的治疗效果,另外的那些,还是效果不佳,有些重患,尤其是几次动脉瘤出血者,经过反复的手术和治疗,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还是逃不脱死亡或重残。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出血如此可怕,是不是发现了动脉瘤,一定要做手术呢?这个回答是否定的。由于检查设备的普及应用(主要是CT和核磁共振),我们发现,大概4-7%的成年中国人查出有脑动脉瘤(这个数据的可靠性仅供参考)。而动脉瘤出血的年发病率大概是10/10万。打个比方,1万个成年中国人里有400到700个人有脑动脉瘤,而每年其中有1两个人会破裂出血。这样算下来,其实出血比例并不高,大多数只是“脑动脉瘤携带者”,终生不发病。


   医疗工作者、医学科研工作者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尝试把危险的动脉瘤从众多的“安全的”动脉瘤中甄别出来。消灭掉。同时不让安全的动脉瘤“白挨一刀”。可是实际情况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行至有效的方法能够准确预判动脉瘤的破裂出血趋势。即便科学昌明的今日,人体还有无数未知奥秘。国内许多大型医院联合起来,希望通过大数据得出更详细的结论,给患者一个更具体的说法,包括我们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也积极投入这项研究当中。现实情况是:还不能准确预判,只能预估!一字之差,差别很大。我们能知道的:大于5mm的动脉瘤、多发的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合并动脉硬化的动脉瘤,有过出血史的动脉瘤、引起压迫症状的动脉瘤。。。。。。都是危险的动脉瘤,其他的呢?不能确定!这个现状,不得不迫使医生把一些可疑风险的动脉瘤一并处理掉。也导致了不同的医生,基于不同的经验,产生不一致的结论。


   说了这么多,检查发现脑动脉瘤该怎么办呢?强调一点:我们的祖国医学—中医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单纯的吃药,也不能使动脉瘤消失。那怎么办呢?经验丰富的脑血管外科医生会帮你用一个天平称称这个动脉瘤的“重量”,天平的一端是长期携带动脉瘤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出血风险已经心理压力),另一端是外科手术的诸多问题(费用/风险/创伤等等)。最后,理性面对疾病,审慎的抉择,是这个天平最重要的砝码。


    如果选择了做一个“动脉瘤携带者”,理性的面对疾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就非常重要。甚至需要心理医生的疏导。有机会,我会详细谈一谈者方面的东东。


   另外,针对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包括开颅手术(动脉瘤夹闭、血管搭桥、孤立等等),介入方法包括动脉瘤栓塞、支架辅助等等)具体内容下篇文章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