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通过梨状肌出口时受到卡压或慢性损伤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近2:1;可有臀部外伤史、劳累、受寒湿等诱因。梨状肌综合征在产后非常常见,主要症状为臀中部相当于梨状肌投影部位的疼痛,并向股外侧、股后侧、小腿外侧放射。
大部分病人有间歇性跛行和下肢痛,蹲位休息片刻可缓解,极少有腰痛症状;亦可有臀部、股部等肌肉萎缩表现。由于与椎间盘突出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常常引起混淆,故对该征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
应用解剖
梨状肌起自骶骨前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属于下肢外旋肌之一,坐骨神经为全身最大的神经,起自腰骶神经丛,经坐骨神经通道穿至臀部,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的前面,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的后面,向下至大腿。在臀部与梨状肌关系密切,二者间关系常有变异,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可分为以下9型。
梨状肌的分型
I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下孔至臀部,此型为常见型,占61.19%。
II型: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肌腹,此型为常见变异型,占32.89%。
III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肌腹,占0.61%。
IV型:坐骨神经在盆内已分为2大终支,即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支同穿梨状肌下孔,占1.99%。
V型:腓总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胫神经穿梨状肌肌腹,占0.26%。
VI型:坐骨神经总干穿梨状肌上孔至臀部,占0.08%。
VII型:胫神经穿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穿梨状肌上孔,占2.6%。
VIII型:腓总神经在盆内分为2支,1支穿梨状肌上孔,1支与胫神经同经梨状肌下孔出盆,占0.17%。
IX型:骶丛穿梨状肌肌腹至臀部后,再分出坐骨神经,占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