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清喉:探讨其背后的奥秘

林士军医生 发布于2025-04-08 07:14 阅读量2658

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创

许多教师、讲师等教育工作者常因频繁清喉而苦恼,甚至将其归咎于“职业病”。但医学研究发现,频繁清喉(清嗓子)往往与鼻咽喉疾病密切相关,而非单纯用嗓过度。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解析这一症状背后的奥秘,并给出科学应对方案。




一、频繁清喉的常见诱因


1、鼻部疾病(占60%-70%病例)

鼻炎/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鼻后滴漏综合征),刺激咽喉黏膜引发异物感。

鼻中隔偏曲:导致鼻腔通气异常,引发慢性炎症和分泌物增多。

过敏性鼻炎:花粉、粉尘等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加重分泌物后流。


2、咽喉部疾病

慢性咽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或胃酸反流导致咽喉黏膜慢性充血。

反流性咽喉炎(LPR):胃酸反流至咽喉,引起灼烧感和频繁清喉(占20%-30%病例)。

声带小结/息肉:过度用嗓导致声带损伤,常伴随声音嘶哑。


3、其他原因

喉咽反流(LPR):无典型胃灼热症状,易被忽视。

焦虑或习惯性动作:心理因素导致无意识清喉。

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疾病导致黏膜干燥。


二、典型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三、科学诊断:揪出真凶是关键


1、问诊与查体: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检查鼻腔、咽喉及颈部淋巴结。


2、内镜检查:鼻咽喉镜观察黏膜状态,排查肿物或反流迹象。


3、影像学检查:鼻窦CT评估鼻窦炎,24小时喉咽pH监测诊断LPR。


4、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明确过敏原。


四、个性化治疗方案


1. 鼻部疾病主导型

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生理盐水冲洗。

手术治疗:矫正鼻中隔偏曲、切除鼻息肉。


2. 反流性咽喉炎型

抑酸治疗:质子泵抑制剂(PPI)饭前30分钟服用,疗程至少8周。

生活方式调整: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避免咖啡/巧克力等促反流食物。


3. 过敏相关型

环境控制:使用空气净化器、防螨床品。

免疫治疗: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过敏原疫苗。


4. 声带保护策略

发声训练:腹式呼吸、避免大声喊叫。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缓解声带水肿。


五、预防与日常管理


1、环境优化:教室使用加湿器(湿度40%-60%)、减少粉笔粉尘暴露。


2、科学用嗓:每讲20分钟喝水润喉,佩戴便携扩音器。


3、饮食调节:避免辛辣、过烫食物,增加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摄入。


4、心理调适: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打破习惯性清喉循环。


六、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误区:“清喉能缓解不适”→ 频繁清喉反而损伤声带,加重炎症。


2、禁忌:长期滥用含薄荷喉片,可能麻痹咽喉黏膜,掩盖病情。


3、就医信号:症状持续超2周、出现血痰或消瘦,需立即就诊。


频繁清喉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背后可能隐藏鼻窦炎、胃酸反流等隐患。教育工作者尤其需警惕,早诊断、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记住:科学护嗓,从听懂身体的“声音”开始。


参考文献

1、Koufman JA, et al.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Committee on Speech, Voice, and Swallowing Disorder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2.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慢性咽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版).

3、Dworkin JP, et al. Behavior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Throat Clearing. J Voice. 2021.

相关疾病: